“食在廣州”,而“早茶”又是廣州飲食文化中的一張重要名片。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預備項目,在征集市民意見的調查問卷中,特別提到了公眾關注的“茶位費”“預制菜”等熱點問題。作為早茶傳統中約定俗成的一部分,“茶位費”該不該收?該怎么收?而在發展中出現的“預制菜”又該如何界定,怎樣看待?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立法計劃發布調查問卷,征集公眾意見。包括“是否認同早茶店‘收取茶位費’這個傳統做法”。對此,廣州市民各有不同觀點。
61歲的退休干部陳毅恩:茶位費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廣州的習俗。收,無可厚非,都習慣了,當小費也好,當店家的消耗、人工費也好,關鍵要收得合理。
而21歲的大學生曹延熙把賬算得更細致。
曹延熙:5、6塊錢一個人,就挺貴的,一般喝茶都是結隊去,一桌就要收30-40塊錢。但是我爺爺奶奶那一輩覺得茶位費還是可以接受,只要不超過一定數額,比如3塊一位的話就還能接受,但如果8塊、9塊的話就覺得太貴。
面對“茶位費”,廣東和外地顧客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一家知名廣式早茶品牌在廣州越秀區的門店,工作人員介紹,茶位費有高低之分。
某連鎖品牌廣州店店員:這邊的話是包含在餐位費里面,按8塊錢一位收的。看你選擇喝什么茶,普通茶位是8塊錢一位,然后名茶的話,有18的,也有20的。
而同一品牌在北京朝陽區的分店,工作人員就表示,不想喝茶可以選擇不付茶位費。
某連鎖品牌北京店店員:廣州店必須收,我們這是可以不收的,因為北方有很多人不喝茶。
近日,廣州市司法局等部門就《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立法 組織召開多場專家論證會,針對如何界定“廣州早茶”、茶位費怎么收才合理、現做與預制如何區分等重點和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參會的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告訴中國之聲,“茶位費”問題的核心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程鋼:首先要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你可以選擇消費與不消費,也可以選擇消費什么。當然有一些商家可能過于“簡化”這個環節,他并不是沒有提供茶水服務,只是說他提供的時候可能只有一種,我都不讓你選普洱茶還是紅茶,他上來只有一種茶。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商家:第一要明碼標價,第二最好把茶水服務上了菜單,價格也要明晰,同時可選項也要豐富。我認為未來不光是在早茶需要規范,而在整個餐飲行業也需要去倡導的。
顧客對茶位費的不同感受也和不同的消費狀態相關,年輕人節奏快,可能覺得按每人一包茶收費不合算。
曹延熙:我跟我爺爺奶奶不太一樣,他們是喝茶喝很久的,喝一上午都可以,我的話就比較快節奏,我就有時候一包茶我都不一定喝得完。就感覺有點虧了。
程鋼表示,一些早茶店已經就此作出調整。
程鋼:我們廣州的很多早茶店,它現在已經實現了袋泡茶。比如說我們三個人來早茶消費,每個人都會分到一袋茶葉。三個人到底喝幾袋、幾泡,也是自己決定。如果時間趕,那么只喝一泡,剩下兩泡自己就可以帶回去。
程鋼也強調,類似茶位費的項目并不是廣州早茶店特有,“早茶立法”的重點也不是要不要收茶位費。
程鋼:我們不是為了要通過立法告訴消費者、企業要收這個錢,而是讓企業把自身的服務做好,把自身的出品做好。能夠讓消費者在這樣的文化形態當中獲取到一種不一樣的消費體驗,這個才是我認為要推動的更核心的問題。從正向來看,我們更希望把早茶當成一個整體來包裝推廣,成為一個真正的城市名片。從反面來看,確實也發現這些年早茶可能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擾,有一些原先傳承的文化元素,比如早茶蒸籠車、蓋章的點餐方式,就會受到信息化、數字化的一些沖擊。另外還有一些干擾性因素,比如“預制菜”,其實餐飲的預處理和食品工業的“預制菜”是兩個范疇,對于餐飲方向來講,其實我們叫作備料,在凌晨甚至前一天、前兩天就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但是因為現在有“預制菜”的概念,實際上是把中間的邊界模糊掉了。
程鋼提到的傳統元素受到沖擊和“預制菜”概念的影響,也在公眾意見中有所體現。大學生曹延熙說,童年記憶里推蒸籠車的售賣方式很少見到了,一些點心的口味也有變化。
曹延熙:那種接近于“預制菜”的食品,就給你稍微加熱一下,然后擺出來給你吃一樣,沒有之前那種現炒現做的感覺,口味上變化挺大的。
退休干部陳毅恩認為,早茶的一些品類可以接受“預制菜”,但要信息透明。
陳毅恩:我覺得有些東西是不可避免,因為現在開了很多連鎖店,肯定有中央廚房,初步加工過,然后再分到各個店里邊,進一步加熱才賣。不可能每一個店都是現場制作,否則成本也太大了,也沒必要。另外,廣東早茶都起碼幾十上百個品種,一些小的茶樓不可能樣樣都請師傅來做,成本太高了。(預制)最好有個標明,其次價格要比現做的要便宜,不管什么菜都好,最重要就是食品安全。
調查問卷中,支持“預制菜”的選項理由是有利于早茶標準化、規模化。也有人擔心,立法會不會對早茶點心的做法和味道也作出限定。
廣東的美食節目主持人雄標:早茶,這么多的點心,每個都搞一個標準的話,什么叉燒包要多少瓣,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每個酒樓餐廳它的出品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這才是廣東飲食的出色所在。如果你都套用一個標準去了,那就沒有特色了,我去隨便一家都一樣的話,我就不去喝早茶了,干脆就買工廠出的,在超市里面買就可以了。
程鋼:我們更多只強調服務的標準,盡量不去干涉出品的標準、烹飪的標準,因為我們更希望未來在傳承當中一定要有創新。
(中國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