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1日,朝鮮新建造的5000噸級驅逐艦在清津造船廠下水時發(fā)生嚴重事故,引發(fā)廣泛關注,截至24日,未發(fā)現船只存在其他損壞情況,修復工作正按計劃推進,目前,朝鮮司法機關拘留了3名與新建驅逐艦下水“重大事故”有關的責任人,以便對其展開法律調查。
當地時間2025年5月23日,由Planet Labs PBC拍攝并發(fā)布的衛(wèi)星圖像顯示,朝鮮一艘新型軍艦在清津的儀式后似乎傾覆在港口 視覺中國
受損驅逐艦修復計劃曝光
此前,初步調查認為驅逐艦船底破洞,但經過檢察機關人員和有關專家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驅逐艦進行詳細水下及內部檢查后,確認與初期發(fā)表的內容不同,驅逐艦并無船底破洞,只是船體右舷被刮削,通過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一定量的海水。
調查組專家認定,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從船臺脫離船首部分以修復艦船平衡性預計需要2至3天,修復舷側則大概需要10多天時間。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高度重視此次事故,向調查組下達指示,要求查明事故發(fā)生原因。此次事故被定性為不可容忍的犯罪行為,有關責任人不能逃脫罪行。
根據事故調查組查證的資料,司法機關為進行法律調查,拘留了對事故負有責任的清津造船廠總工程師姜正哲、船體總裝車間主任韓京學和行政副廠長金勇鶴 。
此前,清津造船廠廠長洪吉浩已于22日被傳喚至司法機關。朝鮮方面表示,把此次事故視為重大事件,不僅因為艦船損壞,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嚴厲打擊在所有部門蔓延的缺乏警惕、不負責任和不科學的經驗主義態(tài)度,敲響警鐘。
金正恩強調:“盡快修復驅逐艦是直接關乎國家權威的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業(yè)務性問題。”他還要求,在下月全會召開前“無條件”完成修復工作。金正恩指示成立調查小組,調查事故原因。
中國網絡媒體制作的CG示意圖
艦船一般有哪些下水方式
從目前公布的原因來看,21日驅逐艦“下水過程中,因指揮不熟、操作不慎,沒能保障底盤移動平行度。結果,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脫離擱淺,部分區(qū)段船底被破孔導致船艦失衡,船首部分未被脫離船臺”。
浙江省造船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胡強生表示,艦船下水方式包括船塢下水、船臺滑道下水、船臺氣囊下水三種主流方式。
船塢下水,就是艦船在干船塢里建造,建造完畢之后給船塢注水讓它自己漂起來,然后用拖輪拖曳下水,或者先將艦船轉移到浮船塢上,然后用浮船塢將船轉移到岸邊、浮船塢下沉后脫離,船體自然就漂浮起來了。在胡強生看來,船塢下水是最好的下水方式,它的安全性特別好,不會導致船體變形。但缺點是船塢造價高昂,而且很多國家嚴格控制建造大型船塢。
最常見、最傳統(tǒng)的下水方式就是船臺滑道下水了——先將船舶移動到滑道上,然后利用重力或者牽引的方式讓船體從滑道上滑到水里去。船臺滑道下水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簡而言之,就是縱向滑道是前后滑動,橫向滑道則等于是從側面把船給“扔”到水里去。“這種方式適合于航道比較窄的場合,在國內比較少見。”胡強生說,美國海軍3000噸級的自由級瀕海戰(zhàn)斗艦就是這么下水的。
專家認為,橫向滑道的下水方法對于技術的要求比較高。畢竟,同時滑動的部分比較長,是整個艦體長度,一旦操作不慎,有些部分先入水,有些部分還沒有入水,輕則可能導致艦體擱淺,重則可能導致艦體直接折斷。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風險點——入水之后船體會有一個先大幅度側傾然后回正的過程,萬一艦船的恢復系數計算得不準確,入水之后船可能就直接翻沉在水里了。
類似于朝鮮新型驅逐艦這樣的5000噸級艦船最適合用氣囊式下水方式。氣囊下水的方式很類似于航道縱向下水,只是把支撐物改成了氣囊,無需涂抹滑油,減少了對水體的污染,更為環(huán)保,而且成本低廉。目前,中小型船舶普遍采用了氣囊下水。
CNN發(fā)布的衛(wèi)星照片
此次下水失敗有哪些深層次原因?
據悉,該艦是由朝鮮清津造船廠和羅津造船廠共同建造,并在清津造船廠下水,而非首艦“崔賢”號的南浦造船廠。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曾在報告中指出,朝鮮軍工業(yè)傳統(tǒng)上,一向由經驗豐富的南浦造船廠負責建造大型、新型軍艦;而清津造船廠雖然參與過一些小型艦艇的生產,但“主要專注于生產貨船、漁船和挖泥船”。從此次事故也可以看出,朝鮮不同造船廠之間的能力差距。
在“崔賢”級之前,朝鮮海軍擁有的最大主力艦,還是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羅津”級護衛(wèi)艦,排水量約1600噸。目前,朝鮮海軍的主力艦艇則是2010年左右建造的“南津”級護衛(wèi)艦,排水量外界預計在1500噸左右。
雖然普通船只的下水和軍艦大同小異,但無論是對大噸位軍艦的建造還是完成其下水,對清津造船廠來說可能都“超綱”了,甚至也沒有其他的預案準備,因此釀成“重大事故”。
此外,從近幾年朝鮮一些重大涉軍決策來看,大力推進“海軍武力強化路線”已經開始穩(wěn)步實施,“崔賢”級驅逐艦的建造很可能就是首階段目標。金正恩在4月25日“崔賢”號下水儀式上就表示,朝鮮明年將繼續(xù)盡快建造驅逐艦及作戰(zhàn)能力更強的巡洋艦和護衛(wèi)艦,目前艦船總設計已經進入最后階段研究。
朝鮮勞動黨中央負責軍工的書記趙春龍還在典禮上稱,南浦造船廠“僅用400多天”就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艦建造。但從朝鮮相對薄弱的工業(yè)基礎來看,這種速度和韌勁雖然值得稱贊,卻可能存在隱患,這次事故不排除只暴露了其中的一部分。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潮新聞、直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