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艦下水“翻車”事故,經過一番緊張的調查,終于有了眉目。調查報告中透露了幾點關鍵信息,暗示事故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朝鮮司法部門迅速采取措施,抓了3名涉事人員。種種跡象顯示,這件事遠比最初預期的嚴重。
先簡單回顧下這次的驅逐艦“翻車”事故。5月21日,在萬眾矚目下,這艘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過程中底盤失衡,在船頭被卡在船臺上的情況下,船尾滑板先一步脫離,船底甚至還發生“破洞”,釀成船體進水的悲劇。
滿心期待下水儀式的朝鮮領導人異常震怒,當場將其定義為“犯罪事件”,成立調查小組著手調查,還指示電視臺對其高調報道。暗示著這場事故注定不能大事化了。22日出爐的調查報告,跟21日現場說辭有一些出入。稱軍艦“沒有船底破洞”,而是右舷被刮削,海水從船尾救生通道流入。后續檢查并未發現船體其他損傷。問題來了,既然后續調查說“沒有船底破洞”,那為啥一開始又說“有破洞”?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把這件事置于朝鮮宏觀大環境的視角下看,就可以理解了。這兩份報告的焦點從“船體破裂”變成“滑道脫離加刮擦進水”。
朝鮮的官方信息發布本身就高度政治化,技術細節往往為政治需要服務。初期說“破洞”,其實是在強化事故嚴重性,為高層震怒找依據;后續說“無破洞”,既是技術澄清,也有利于強調“修復能力強、事故控制得力”。
盡管調查組在22日報告中澄清了船底無破洞一事,但事件并沒有因此而降溫。至24日,朝鮮司法部門先后傳喚并拘留3名事故相關責任人。包括總工程師姜正哲、船體總裝車間主任韓京學、行政副廠長金勇鶴。相當于造船廠高層被“連根拔起”,這說明,朝鮮方面不打算把這次事故當成個別崗位的失誤,而是認定為從設計、施工、管理,到組織指揮的全鏈條失職。并且從“事故問責”上升到了“體制問責”。
根據以往經驗,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是朝鮮體制內一次“清洗”“整風”的信號。俗話說,如果你在廚房發現了一只蟑螂,往往意味著在你看不見的角落還有一窩蟑螂的存在。朝鮮軍工體系由多個造船廠、兵工廠、研究所組成,清津造船廠是其中之一。這說明,這起“翻車”不是某一個地方“特別差”,而可能是整個系統普遍存在的隱患。朝鮮高層顯然已經意識到,這次的技術失誤問題,或許是體制內更大漏洞的冰山一角。因此,事故雖在一地,責任可能蔓延至全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朝鮮面對的是美國、韓國、日本三方聯合的高強度軍事壓力。近些年,隨著美韓聯合軍演不斷升級,日韓逐漸引入激光武器等先進裝備,朝鮮所在的地緣政治環境日漸緊張。朝鮮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事盟友,雖然說與俄羅斯確實“走近”,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同盟。
因此,朝鮮領導人把“自主國防”提到了戰略高度,特別強調“不依賴外援,獨立建軍”。這是朝鮮對外部安全壓力的主動應對。不僅是軍事發展路線,更是一種政治宣言,即朝鮮要靠自己強大,不依賴任何人。
但是在此時卻出現了驅逐艦下水翻車的岔子,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政治事故,嚴重打擊了朝鮮軍工體系的信用值。接下來的朝鮮軍工體系,或許正面臨一次深層次的洗牌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