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櫻花紛飛的東湖畔
“東湖義警”胡永東跪地施救
突發心臟病的外地游客
長江湍流中
“長江義警”年均從險境挽救
70余條生命
這支由武漢普通市民
組成的“江城義警”隊伍正在構筑起
社會治理群防群治體系新格局
水上分局民警和“長江義警”隊員夜間在長江沿岸開展巡邏
5月21日,武漢市舉行“江城義警”建設現場會,會上通報:自2024年10月啟動建設以來,全市“江城義警”隊伍已發展至6546支、5.6萬余人,配合公安機關抓獲違法犯罪人員473人,化解矛盾糾紛1162起,協助處置突發案事件375起。
“江城義警”是武漢市在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創新打造的群防群治品牌,由安保人員、社區居民、行業從業者及志愿者等多元力量組成,通過“黨建引領、公安引導、社會參與”模式,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治安防控共同體。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武漢實踐,其核心在于將群眾路線轉化為治理效能,形成“1分鐘自救、3分鐘增援、5分鐘制暴止損”的快速響應網絡,在矛盾調解、應急處突、風險預警等場景中發揮“平安前哨”作用。
“東湖義警”在五一假期協助疏導景區交通
“江城義警” 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實踐正織密城市安全網:武昌區“黃鶴衛士”隊員在百瑞景小區發現可疑人員后,3分鐘內聯動派出所,協助破獲一起盜竊案;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義警”隊員王文俊等人面對持刀嫌疑人,主動出擊,與群眾合圍,5分鐘控制險情;江岸區百步亭社區“百步義警”用長期積攢的鄰里信任,巧妙化解“樓上漏水樓下冒煙”的社區糾紛;青山區753個網格里的“天天敲門組”解決社區治理問題2822個,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隱患消弭萌芽”。
武昌分局民警帶領“黃鶴衛士”隊員在商圈開展巡邏
據了解,武漢公安積極發揮“江城義警”建設的主導作用,從隊伍組建、機制建設、業務培訓等方面積極作為。反恐怖和特警支隊開展“送教上門”25場,為義警隊伍提供實戰培訓;軌道公安整合地鐵站務、保潔等力量組建“平安地鐵聯盟”,年均為民服務6萬余次;出入境管理支隊組織在漢留學生成立“洋雷鋒”服務隊,年均化解涉外糾紛60余起;水上公安將“長江救援隊”納入義警體系,年均挽救70余條鮮活的生命;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公安分局開發“東湖義警”小程序,打通“指揮調度、信息采集、積分激勵、服務對接”全鏈條,把隊員們的志愿服務轉化為可兌換的“平安積分”;武昌公安打造“武昌智警”可視化平臺,通過230部電臺、70部定位儀實現義警力量精準調度。目前全市正在構建“前端智能感知、中臺數據融通、末端快速處置”的數字化治理閉環,用科技為群防群治插上“智慧翅膀”。
江漢區民意街道組建“民楓”義警
“從治安聯防隊到‘江城義警’,變的是組織形式,不變的是對群眾路線的堅持。當每個市民都成為平安建設的參與者,超大城市治理就找到了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睋錆h市領導介紹,為更好發揮“江城義警”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武漢市委政法委、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公安局等部門將進一步形成合力,推進義警隊伍“勤務規范化、裝備專業化、培訓實戰化、工作體系化”建設,不斷提高群防群治能力水平,努力將“江城義警”打造成為新時代平安建設的“武漢名片”。
近日要覽
習近平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祝亞偉
稿件來源:平安武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