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落幕之后,很多人開始產生印度不值一提的想法,實際上,印度真不是簡單角色,回顧這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就能發現,二戰后擴張疆域最大的國家就是印度。
先往近了說,莫迪對中國藏南地區的圖謀不加掩飾,在數十年的時間當中無視國際規則,在藏南地區不斷加大影響,甚至開始派遣移民,開始走文化入侵的道路。
中國對此也是嚴防死守,沒讓印度達成目標,問題在于印度會輕言放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印度選擇跟巴基斯坦爆發爭端也可以看出,真正牽動莫迪心神的不是所謂“恐襲”。
而是克什米爾地區的分控狀況,所以才有了印度連國際調查都等不及,直接發起襲擊行動的選擇,當然,從結果來說,印度吃了大虧,沒能擴大自己在克什米爾的話語權。
但在失敗之后,印度內部不是一片哀嘆,反而仍舊沉浸在“大國”幻夢當中,甚至莫迪在印巴和談結束發布演講,稱“巴基斯坦就如同稻草人一般不值一提”,這才是真正的威脅所在。
可見對印度不能抱有太多期待,哪怕他們自己也知道印度的發展戰略出了問題,開始模仿他國崛起道路,比如希望沿著勞動力優勢這條路,復刻中國崛起之路。
結果就是外資剛剛開始進入,就暴露了自己本質,用各種制裁打破外部企業,投資變少之后也是死不悔改,說了幾年的基礎建設到現在還沒發展起來。
在領土擴張方面同樣如此,雖然頻繁受挫,可印度從來沒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回顧印度的擴張之路,我們能發現無論是二戰后跟印度簽署不平等協議的不丹還是說強占尼泊爾領土對印度來說都有著很強的目的性。
也就是加大對華競爭中的籌碼,另外,由于國際局勢的原因,美國無疑是樂見其成,所以對印度多有扶持,經濟、軍事等等領域雙方都有聯系,西方國家作為美國盟友自然不會不出力。
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造就了今天的印度,在印度看來,自己完全成為了“天選之子”,繼承英殖民遺留財富,在發展初期基礎條件要比中國好得多,而且后續還有了美俄的拉攏示好。
所以莫迪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想法,認為自己能夠憑借多方助力完成擴張目標,一步步成為了二戰后擴張疆域最多的國家,而且這次印巴沖突失利也沒能讓印度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總的來說,印度選擇撇開合作共贏的選項,肆意鼓動地區沖突,引發領土爭端已經成為基礎戰略,再加上美國在背后從中作梗,對印度更不能降低警惕。
因此,不能因為印度軍工體系吃了敗仗,就忽視了印度潛藏的威脅,否則將會助長莫迪的野心,讓周邊地區再次陷入危險境地,到那時損失就無法控制了。
參考資料:
印度:地圖若不包括藏南 將被判7年丨觀察者網
#律艦帶你創作優質微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