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俄羅斯為何敢在敏感海域連射66發實彈!這操作簡直把日本逼到墻角了!
就這么說吧,放眼全球,敢在爭議海域直接實彈開火還不提前發警告的國家,除了俄羅斯,恐怕找不出第二個。5月23日,日本巡邏艇在國后島(俄稱庫納希爾島)附近海域突然用13毫米機槍狂射66發實彈,外加2發照明彈,全程靜默,連最基本的航行警告都沒發。一小時后,北海道海上保安廳才后知后覺地叫停訓練,而俄羅斯方面至今連抗議都懶得提——這種“我就打了,你能怎樣”的態度,直接把日俄島嶼爭端的火藥味拉滿!
俄日的“子彈外交”,背后是70年沒簽的和平條約
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是二戰后埋下的雷。1945年蘇聯占領四島,日本至今不認,俄羅斯則實際控制,連簽證都不給日本人辦。雙方為此吵了70多年,連和平條約都沒簽成,外交關系全靠“互相瞪眼”維持。但這次,俄羅斯的沉默比開火更狠——你日本在我的地盤附近演習,我連抗議都省了,直接默認“你愛打就打,反正島是我的”。
66發實彈的潛臺詞:俄羅斯在測試日本的底線
這次開火最微妙的有三點:
地點敏感:國后島是四島中戰略價值最高的島嶼之一,俄軍在此常年布防,日本巡邏艇卻敢在西側海域開火,明顯是試探。
不警告直接打:海上演習通常提前公告,但日本這次“忘發警告”,到底是失誤還是故意?俄羅斯的冷處理更值得玩味——不抗議,反而顯得像“默許”。
俄方的“無視”最致命:如果俄羅斯激烈抗議,反而說明日本行動有效,但俄方壓根不接招,等于告訴全世界:“這地方我說了算,你日本折騰也沒用。”
歷史重演?普京的“槍桿子外交”早有先例
俄羅斯在爭議領土上的強硬,從來不是嘴上說說。2006年,俄軍曾在國后島附近直接擊沉一艘日本漁船;2018年,日本提議“先還兩島”,普京直接回懟:“領土問題不談。”如今俄烏沖突背景下,俄羅斯更不可能在遠東示弱。這次66發實彈,很可能是在警告日本:別想趁俄烏戰爭搞小動作!
日本的尷尬:敢怒不敢動手
日本海上保安廳事后稱要“調查責任人”,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操作沒有高層默許根本不可能發生。問題是,日本敢報復嗎?答案是否定的。
軍事上:俄羅斯在四島部署了反艦導彈和電子戰部隊,日本自衛隊硬剛等于送人頭。
經濟上:日本依賴俄羅斯能源,尤其天然氣進口占9%,真撕破臉,東京冬天可能得挨凍。
所以,日本只能吃個啞巴虧,最多口頭譴責兩句——這種憋屈,和當年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處境一模一樣。
未來預測:俄羅斯可能再加碼
接下來,俄羅斯大概率會做三件事:
加強四島軍演:用更多實彈射擊“歡迎”日本巡邏艇。
推動國際站隊:拉中國、朝鮮等國家共同施壓,孤立日本。
逼日本默認現狀:只要日本不敢動武,拖得越久,四島的法理歸屬越向俄羅斯傾斜。
結語:66發子彈,打醒了一個殘酷現實
俄羅斯用這66發實彈告訴全世界:在領土問題上,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之內。日本如果還想靠“抗議”拿回北方四島,不如早點醒醒——畢竟,普京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妥協”兩個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