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廣西來賓市一名群眾差點落入電信網絡詐騙的陷阱,幸得公安機關及時介入,避免了80多萬元的財產損失。這起事件再次敲響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警鐘,也展示了公安機關在打擊此類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當日,來賓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接到反詐中心的資金預警信息,稱轄區內有一名群眾可能正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民警立即上門勸阻,然而當事人卻堅持稱,取出的現金是用于單位物資采購,并一再強調自己沒有被騙。
面對這種情況,民警并未就此放松警惕。城北派出所民警覃逸朗在查看當事人手機時,發現了3個疑似股票投資類的軟件(APP)。更令人警覺的是,其中一個APP中,對方客服正在教導當事人如何對抗銀行和公安的詢問。
"發現這個信息之后,我們就能確定她已經遭受了電信網絡詐騙,"覃逸朗說。
然而,當事人及其親屬仍未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他們堅持認為這是正規投資渠道,甚至表示:"準備有一支新股上市了,我們要申購股票。"
為了進一步調查情況,民警將當事人及其親屬帶回派出所。在派出所里,民警開始了艱難的勸說工作。
首先,民警向當事人展示了正規網站的特征。"如果是一個正規的網站,每一個網站下面都有一個備案號,還有一個許可證,"民警解釋道,"而這些詐騙APP下面是沒有備案的。"
隨后,民警通過查詢相關網站的備案信息,向當事人證明了這些所謂的"投資平臺"在中國并沒有備案。這一發現讓當事人開始動搖。
經過民警的耐心勸說,當事人終于意識到自己已深陷詐騙陷阱。她立即停止了投資行為,成功避免了80多萬元的財產損失。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謹防電信網絡詐騙。來賓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覃逸朗特別強調:"高回收、高回報的投資都是詐騙。凡是要求以快遞、貨拉拉等方式寄送現金的都是詐騙。"
覃逸朗呼吁,如果遭遇此類情況,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只有保持警惕,及時求助,才能有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這起成功避免重大財產損失的案例,不僅展示了公安機關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生動的防騙教材。它再次提醒我們,面對看似誘人的投資機會,一定要保持理性,多方核實,謹慎行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錢袋子",遠離詐騙的魔爪。
??來源: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