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歐貿易爭端再度激化,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商品加征50%關稅,并施壓歐盟加入對華經濟施壓行動。然而,歐盟內部意見分歧,部分國家不愿追隨美國對華強硬政策,甚至開始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這場美歐博弈的背后,中國正成為關鍵變量。
特朗普對歐盟加征關稅 貿易戰風險加劇
5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若美歐貿易談判仍毫無進展,將從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加征50%關稅。這一決定將使美對歐平均關稅飆升至85%,若疊加此前凍結的對等關稅,部分商品稅率甚至可能達到115%。特朗普指責歐盟成立就是為了占美國便宜,并稱2024年歐盟對美貿易順差高達2500億美元,必須通過關稅手段糾正不公平貿易。
歐盟方面則強烈反對,認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是經濟霸凌。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舒爾茨均表示,歐盟不會屈服于單邊施壓,并呼吁加強歐洲戰略自主。
美國施壓歐盟對華加稅 歐盟內部現分歧
與此同時,美國正推動歐盟加入對華經濟施壓。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政府要求歐盟對中國商品加征新關稅,以此作為美歐貿易協議的條件。然而,歐盟內部對此反應不一:
德國:因汽車產業依賴中國市場,反對對華強硬政策。
法國:雖警惕中國商品涌入,但不愿完全追隨美國。
東歐國家:部分國家仍傾向于對華采取更強硬立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對華態度有所緩和,稱愿深化中歐貿易關系。分析認為,歐盟正試圖在中美博弈中尋找平衡,避免淪為美國對華施壓的工具。
中國成意外贏家?歐洲尋求合作替代美國市場
隨著美歐關系惡化,中國正成為歐洲部分國家的替代合作伙伴。德國基民盟主席默茨此前明確表示,歐洲應逐步實現真正脫離美國而獨立。法國、德國等國家近期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系,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尋求合作。
中國外交部近期也積極展開對歐外交,強調支持歐盟增強戰略自主,并呼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商務部5月18日宣布對美歐日臺進口共聚聚甲醛(POM)征收最高74.9%的反傾銷稅,表明中國在貿易爭端中仍保持強硬立場。
未來走向:美歐裂痕加深 全球供應鏈或重構
此次美歐爭端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調整:
1. 歐盟或被迫選邊站:若特朗普堅持關稅威脅,歐盟可能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但內部矛盾或加劇。
2. 中國借機深化與歐合作:歐洲市場對中國新能源、高端制造產品的需求增長,可能推動中歐經貿關系進一步深化。
3. 全球貿易體系面臨挑戰:若美歐關稅戰爆發,WTO多邊貿易體系將再受沖擊,各國可能加速區域化供應鏈布局。
目前,美歐談判仍在進行,但短期內達成妥協的可能性較低。中國則繼續采取“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策略,在全球貿易博弈中保持靈活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