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山東展區,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小麗,現場展示的葫蘆雕刻技藝技驚四座,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新上線的“葫蘆文化產業數字創新應用平臺”,讓無數參觀者沉浸式感受到了非遺技藝與數字技術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
此次文博會現場,東昌府區通過實物展陳、互動體驗、數字演示等形式,全面呈現了葫蘆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果。除近距離觀賞葫蘆雕刻技藝外,觀眾還可通過VR技術體驗葫蘆種植基地的物聯網管理,或通過掃碼溯源系統了解葫蘆從種植到成品的全流程信息。現場還演示了用戶在線定制個性化葫蘆產品的過程,凸顯“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制并存”的工業互聯網優勢。
作為“中國葫蘆雕刻文化藝術之鄉”,東昌府區以數字創新為引擎,推動葫蘆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區葫蘆種植面積達1.3萬余畝,年綜合效益16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5%,帶動5000余戶種植戶增收。2023年上線的葫蘆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以“一網四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創新定制中心、銷售推廣中心、品牌文旅中心)為核心架構,覆蓋葫蘆產業全生命周期: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種植基地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葫蘆品質;推出“平臺化設計”模式,用戶可在線參與葫蘆造型、紋飾的定制,賦能產品增值;依托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年網絡銷售工藝葫蘆超700萬個;線下聯動中華葫蘆文化園等,推出葫蘆文化研學、工藝體驗等文旅項目,吸引游客深度參與,形成“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的閉環生態。
新上線的“葫蘆文化產業數字創新應用平臺”,由海爾集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團隊與聊城市東昌府區聯合打造,以“非遺+數字化”的創新模式,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成果,可實現產業鏈資源高效整合,推動“家庭作坊”向“全產業鏈生態”轉型,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文/圖 趙艷君 王忠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