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飛
5月的新疆烏魯木齊,勝友如云,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合作論壇在這里隆重舉行。“不是所有遠方都需要跋涉,只要架起心與心的橋梁”“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全球南方國家話語權”……26個國家的300余名主流媒體代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亞心之都”,在交流交心中激發智慧、凝聚力量。
媒體如橋。在跨文明交流互鑒、凝聚國際社會共識等方面,媒體合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主席指出:“促進民心相通,媒體不能缺位。”
白俄羅斯記者通過參加論壇,“想把中國新疆的發展故事帶回祖國,也讓中國的朋友看看白俄羅斯的新變化”;埃及媒體人走進山東青島創新企業,感慨每次到中國“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中哈兩國記者共同采訪哈薩克斯坦魯班工坊等項目,見證共建“一帶一路”鋪展的“陽光大道”……各國媒體記者踐行“上海精神”弘揚者、務實合作開拓者、人民友好傳播者的職責使命,用筆墨書寫、用鏡頭記錄,把建設上合組織共同家園的豐碩成果真實、全面地呈現在世界面前。這些生動的故事,有助于消弭誤解、傳承友誼,為強化合作筑牢情感紐帶。
“走在時代前列”,習近平主席這樣評價上合組織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的定位與擔當。成立24年來,上合組織從最初6個成員國發展為由26個國家組成的“大家庭”,成為當今世界覆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走出一條富有成效的和平發展道路。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8900億美元,約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4%。在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沉渣泛起的背景下,這樣的成績彌足珍貴,彰顯上合組織蓬勃生機與活力,為區域合作提供了范例,為全球經濟穩定增長注入信心。
這么多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體量、發展階段的國家,為何能始終保持團結協作?論壇嘉賓普遍認為,強調“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是凝聚力的關鍵。論壇開幕式發布的《共同的家園——上合組織成員國發展愿景民意調查報告》顯示,成員國民眾廣泛認同“上海精神”,高度認可全球治理的“上合力量”。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上海精神”的時代價值反而愈發凸顯。實踐反復證明,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這樣的潮流和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
2024年7月以來,上合組織進入“中國時間”,中方積極推進上合組織主席國各項工作,致力于主辦一屆友好、團結、成果豐碩的上合組織峰會。大力弘揚“上海精神”,團結協作,勇毅篤行,我們無懼任何艱難險阻,必將為世界和平與繁榮注入澎湃正能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6日 1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