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聚光燈,似乎總對某些名字格外偏愛。
黃磊與孫莉之女,黃憶慈(黃多多),便是這樣一個從出生起就自帶話題與流量的“天選之女”。
近日,這位遠在美國紐約大學攻讀電影制作的19歲少女,在短短三天內(nèi)兩度霸榜熱搜,再次將公眾目光牢牢鎖定。
先是與同學的日常合影,展現(xiàn)其日益成熟的知性氣質(zhì);緊接著,一則重磅消息更是激起千層浪——黃多多即將獻出自己的大銀幕首秀,合作對象竟是頂級流量王一博,而執(zhí)導筒的,則是拍出過《羅曼蒂克消亡史》、《無名》的風格化導演程耳!
消息一出,《人·魚》片方迅速更新演員名單,黃憶慈的名字赫然在列。
人雖在海外求學,國內(nèi)的熱度卻絲毫不減。這看似風光無限的開局,卻也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伴隨著贊譽與期待,洶涌的爭議與質(zhì)疑也席卷而來。黃多多的這次“高調(diào)”入圈,究竟是天賦初露,還是娛樂圈“人情世故”的又一次展演?
一、 起手即王炸?程耳+王一博+湯唯,黃多多的“豪華配置”從何而來?
大眾對黃多多的記憶,或許大多還停留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那個8歲的小女孩。
一句“爸爸,我?guī)湍闳嗳嗉纭?,讓她“懂事”、“乖巧”的標簽深入人心。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女孩已然成長為獨立的青年,不僅在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完成了基礎學業(yè),更遠赴電影藝術的殿堂——紐約大學深造。
其實,黃多多對影視舞臺藝術的向往早有跡象。
學生時代,她便能獨立組織舞臺劇,擔任導演指導同學表演;也曾與何炅同臺,在賴聲川執(zhí)導的話劇《水中之書》中積累經(jīng)驗。然而,當大家以為她會沿著幕后制作的道路穩(wěn)步前進時,她卻以“演員”身份,如此迅猛地闖入了公眾視野。
近年來,“星二代”闖蕩娛樂圈已屢見不鮮,從陳凱歌之子陳飛宇,到歐陽龍之女歐陽娜娜,再到梅婷的女兒曾慕梅,他們往往一出道便手握令人艷羨的資源。如今,黃多多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但她的起點,似乎更為耀眼。
電影《人·魚》,雖被歸為藝術電影,其制作規(guī)格卻直逼商業(yè)大片。
數(shù)億的投資,王一博的頂流加持,更有湯唯、王傳君等實力派演員保駕護航,拍攝地橫跨中、日、越三國,講述邊緣人命運的題材也頗具深度。目前,黃多多的具體角色和戲份尚未公布,但即便不是女主角,能在這樣的項目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已是許多新人演員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背后,黃磊長達二十余年在娛樂圈積累的人脈網(wǎng)絡,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據(jù)悉,導演程耳與黃磊同為北京電影學院校友,黃磊曾留校任教,程耳正是其學生輩。這份師徒情誼,在程耳拍攝《無名》時便有所體現(xiàn)——黃磊不僅親自出演,更在王一博的選角上起到了橋梁作用。如今,這份“情誼”似乎也延續(xù)到了黃多多的身上。
平心而論,黃多多的外形氣質(zhì),確實與藝術片有幾分契合。五官立體,膚色冷白,標志性的臥蠶與淚痣平添了幾分溫婉與憂郁,眼神深邃,頗具文藝片女主角的潛質(zhì)。但顏值之外,演技幾何,仍需大銀幕檢驗。
二、“砸錢式”精英教育:三千萬鋪就的“完美履歷”與無形資產(chǎn)
黃磊對女兒的疼愛與精心培養(yǎng),早已不是秘密。從《極限挑戰(zhàn)》中因多多不喜而拒絕食用海鮮的細節(jié),到日常社交平臺分享的“別人家孩子”的成長點滴,都彰顯著這份父愛如山。
黃多多的履歷堪稱亮眼:七歲寫英文劇本,八歲翻譯三本英文小說,十歲為斯皮爾伯格的《圓夢巨人》配音并用流利英文交流;與小提琴家呂思清之子Austin包攬國際西洋樂大賽五項一等獎;鋼琴、烘焙、手工藝樣樣精通……這份“完美答卷”背后,是黃磊夫婦傾注的時間、心血,以及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力與人脈投入。
為了給女兒營造頂級的藝術氛圍,黃磊斥資五千萬在北京順義購置別墅,與呂思清為鄰。
黃多多就讀的國際學校,年學費高達四五十萬;鋼琴課每節(jié)1.2萬元,夏令營動輒15萬起步。據(jù)網(wǎng)友粗略估算,其教育花費已超三千萬。這還不包括那些無法用金錢量化的人脈資源,比如直接對話好萊塢團隊的機會。
三、爭議中長大:“乖女孩”標簽下的“叛逆”與公眾審視
在中國娛樂圈的放大鏡下,年少成名的孩子似乎總難逃爭議的漩渦,黃多多亦是如此。
《爸爸2》時,她的懂事被部分觀眾解讀為“表演痕跡過重”,甚至招致“滾出節(jié)目”的極端言論。
進入青春期,染發(fā)、打耳洞、穿露臍裝,每一次嘗試都被推上風口浪尖,被貼上“早熟”、“叛逆”的標簽。與異性同學的正常交往,會被曲解為“早戀”。在公眾號為小朋友讀繪本,幾個常用字的口誤也會引發(fā)對其“學霸”人設的質(zhì)疑。2021年為雜志拍攝的照片,因服裝和姿勢被指“過于成人化”,引發(fā)軒然大波。
這些爭議,一方面折射出黃磊夫婦相對開明包容的教育理念,允許并鼓勵女兒個性的表達與探索,例如支持她在布魯克林街頭賣詩集。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思考,所謂的“叛逆”,或許只是一個長期被置于“模范生”模板下的孩子,在青春期探索自我、渴望突破標簽的正常反應。
正如黃磊早年在采訪中提及,為了讓女兒“不出錯”,他曾用“望遠鏡”的善意謊言來“約束”她。這份“懂事”的背后,或許也壓抑了孩子本真的天性。
如今,19歲的黃多多站在了人生的新起點,正式踏入紛繁復雜的娛樂圈。可以預見,未來的日子里,圍繞她的熱搜與討論只會只增不減。
首部作品《人·魚》的成敗,將是她能否撕掉“黃磊女兒”標簽,以“演員黃憶慈”之名立足的關鍵一役。
前路有機遇,亦有挑戰(zhàn)。希望在聚光燈的追逐與大眾的審視之下,黃多多能夠不忘初心,在電影的道路上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光芒,用作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僅僅活在父母的光環(huán)與公眾的期待(或爭議)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