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展示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的海報。(圖源:CNN)
財聯社5月27日電,朝鮮外務省美國研究所26日發表備忘錄稱,美國建立新導彈防御系統旨在威脅美國敵視的擁核國家的戰略安全,使美軍更加順利地使用攻擊性軍事力量。備忘錄稱,“美國優先”的典型產物——“金穹”導彈防御系統構想是為了支撐美國的單級支配戰略,而不是為了應對“威脅”的“防備措施”。備忘錄稱,美國的攻擊型武器系統旨在對主權國家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備忘錄稱,由于美國更加露骨的太空軍事化活動,全球的安全環境越來越不確定。
延伸閱讀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建造“金穹”導彈防御系統,劍指中俄。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史蒂芬·懷廷在芝加哥一個論壇上添油加醋。他渲染稱,中國構成的所謂“太空威脅”越來越“真實且緊迫”,“金穹”就是對這一所謂威脅的回應。
據他聲稱,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已經建立了足以威脅美國太空系統的能力”,因此美國需要做好準備,而“‘金穹’就是確保美國做好準備的一部分”。
懷廷在講話中無視中俄的反對,惡人先告狀,污蔑中俄的太空態勢威脅了美國安全。
“中國雄心勃勃,立志成為世界最強大的航天強國,他們正在用行動來實現這一目標,”懷廷繼續炒作稱,中國正在軌道部署武器、開發干擾系統和部署動能反衛星導彈,“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在危機期間致盲和擾亂美國的軍事行動”。
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史蒂芬·懷廷 資料圖
期間,他甚至公開宣揚“中美沖突論”和涉臺議題,聲稱“如果未來與中國發生沖突,我們必須在太空做好準備”。他還說,中國已經研發了數百顆能夠“發現、定位、跟蹤和瞄準”美國軍事資產的偵察衛星,旨在探測美國海軍的動向,并在發生沖突時進行超視距導彈打擊。
據介紹,美國太空司令部于2019年與美國太空部隊一起成立,負責領導美國太空軍事行動,其職責包括保護衛星、與盟友協調以及為潛在的太空沖突做準備。
懷廷還妄議中國的超音速和軌道運載系統試驗,稱其中包括一種可以躲避預警雷達并在幾乎不引起注意的情況下打擊目標的“部分軌道轟炸系統”。同時,他呼吁商業創新參與增強美國戰備能力,并指出企業能夠大規模生產衛星和可重復使用火箭的能力,“肯定是支持‘金穹’建設的優勢”。
當被問及太空是否已成為軍事戰場時,懷廷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不希望戰爭在太空爆發,也不希望戰爭蔓延到太空。然而,我們必須為這種潛在的現實做好準備。避免戰爭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準備。”
近年來,包括懷廷在內的五角大樓官員密集渲染“中國威脅”。去年4月,懷廷先后訪問韓國和日本,并公開炒作說,中國在過去六年中將其情報機構、監視和偵察衛星的數量增加了兩倍,這一“驚人的快速”發展令美國“感到擔憂”。
“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breathtaking),”懷廷當時聲稱,中方正研發一系列反太空武器,對美國太空能力構成威脅。據他所說,過去六年,中國將其情報機構、監視和偵察衛星的數量增加了兩倍。
懷廷在講話中陳詞濫調,稱中國對美國構成最嚴重的“步步緊逼的挑戰”(pacing challenge),并說中國已經利用“其太空能力來提高其地面部隊的殺傷力、精確度和射程”。
今年1月,特朗普首次下令啟動所謂“金穹”計劃,旨在構建一個衛星網絡,用于探測、追蹤并攔截來襲導彈,該防御系統或將部署數百顆衛星執行導彈偵測與追蹤任務。
5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宣布,他已經為價值1750億美元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選定了一個設計方案,并任命美國太空軍將軍邁克爾·蓋特萊恩擔任這項計劃的首席項目經理。報道稱,這項計劃被廣泛視為特朗普軍事計劃的“基石”,旨在阻止所謂“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2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所謂“金色穹頂”計劃旨在構建不受任何約束的全球性、多層次、多領域導彈防御系統,該計劃公然提出大幅增加外空作戰手段,包括研發、部署軌道攔截系統,具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違反外空條約倡導的和平利用原則,將加劇外空戰場化和軍備競賽風險、動搖國際安全與軍用體系。
毛寧稱,美國奉行“本國優先”,執迷于謀求自身絕對安全,違反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損害全球的戰略平衡和穩定,中方對此嚴重關切,我們敦促美方盡早放棄發展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以實際行動增進大國戰略互信,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宣布,將耗費1750億美元的巨資,打造被稱為現代“星球大戰”計劃的“金穹”反導系統。諸多外媒都注意到,“金穹”系統遭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嚴厲批評,尤其是這一句:“我們敦促美方盡早放棄發展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的實錄,毛寧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所謂的“金穹”旨在構建不受任何約束的全球性、多層次、多領域導彈防御系統,該計劃公然提出大幅增加外空作戰手段,包括研發、部署軌道攔截系統,具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違反外空條約倡導的和平利用原則,將加劇外空戰場化和軍備競賽風險、動搖國際安全與軍用體系。美國奉行“本國優先”,執迷于謀求自身絕對安全,違反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損害全球的戰略平衡和穩定,中方對此嚴重關切,我們敦促美方盡早放棄發展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以實際行動增進大國戰略互信,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特朗普講話畫面
事實上,特朗普的“金穹”系統不但遭到中國等大國的反對,而且在美國國內也罕有人看好其前景。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20日稱,根據特朗普的說法,“金穹”系統將由海上、陸地和太空的下一代技術組成,包括基于太空的傳感器和攔截器,并與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能力整合。
至于為什么該系統將天基跟蹤和攔截看作是“重中之重”,報道提到,美國國防情報局最近發布一份題為《美國“金穹”》的非機密評估報告,強調“美國對手如何利用各種彈道導彈、遠程巡航導彈、轟炸機和高超音速導彈瞄準美國本土”。根據五角大樓的規劃,為了消除這些針對美國的威脅,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在它們剛起飛時,即在所謂導彈飛行的助推階段就將其擊落。
報道稱,助推階段是彈道導彈以及使用火箭助推器的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最脆弱的階段,不但飛行速度慢、軌跡相對固定,而且助推器噴射的明亮尾焰更容易被發現和跟蹤,因此成為導彈攔截的理想窗口期。但任何此類攔截行動基本都需要在對手的領空內進行,風險非常高。美國空軍此前曾設想利用搭載高功率激光反導系統的波音747客機執行這類任務,或出動高度隱形的F-22戰斗機潛入對手領空展開“獵殺”,但最終都因為技術難度和風險問題而放棄。
美方預想的是從太空直接探測和擊落對手剛起飛的導彈
因此目前相對可行的助推階段攔截方案是利用天基反導能力,即從太空直接探測和擊落對手剛起飛的導彈。“五角大樓過去曾多次嘗試開發和部署天基反導系統,但都因為技術復雜和成本過高而放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里根政府時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但“美軍從未接近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
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志介紹說,為實現“金穹”系統提出的要求,美軍需要研制復雜的天基傳感器網絡,加速部署能夠實時追蹤高超音速導彈與彈道導彈的太空偵察衛星星座,并開發和部署具備助推階段攔截能力的天基攔截器。路透社4月稱,“金穹”系統的核心在于天基偵察和攔截系統,可能由數百顆衛星組成全球導彈偵測網絡,實時監控導彈發射與飛行軌跡,并部署約200顆裝備高能激光或導彈武器的攻擊衛星,用于在敵方導彈升空后的數秒內將其摧毀。
但問題在于,該系統將是一項龐大的超級項目,目前已知的所有分系統都需要全面升級或重新研制。從成本而言,盡管特朗普宣稱整個系統將耗資約1750億美元,但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算顯示,建造該系統的實際成本可能遠高于此,可能高達5420億美元。
而研制費用僅是“金穹”導彈防御系統成本的冰山一角,“一旦實際部署,該系統將需要長期維護、配備人員,并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所面臨的威脅而不斷升級”,這都需要耗費巨額資金。
研制費用僅是“金穹”導彈防御系統成本的冰山一角
更糟糕的是,“金穹”系統的戰略價值可能也沒有特朗普期待的那么強。“戰區”頻道稱,類似“金穹”這樣的大規模戰略導彈防御系統,目的是削弱對手的戰略威懾能力,但對手也會盡其所能地進行反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建造更多的先進導彈和核彈頭,“利用數量優勢壓倒導彈防御系統的能力”。報道稱,因此“金穹”系統會導致新一輪核軍備競賽,而且“通常制造更多的先進導彈,遠比建造和部署反導系統更便宜”。
此外,中國提到的太空武器化問題,也受到美國媒體的關注——美國將在地球軌道上放置動能武器,實際就是在推進太空武器化,對手將展開針對性的反制措施。“雖然太空作為戰場已經日益成為現實,但‘金穹’系統可能會使其變得比今天更加危險”。
那么問題就來了——特朗普為何要執意耗費天價資金推動“金穹”系統呢?美國媒體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深意的答案:目前唯一能夠看到的在“金穹”系統中的獲益方,只有美國的國防工業。此前路透社就分析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作為當前美國航天發射的主承包商,將從“金穹”系統中獲得大量訂單,該系統涉及的數百顆甚至更多的衛星很可能會由SpaceX負責發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