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數字化轉型加速,農業發展漸趨數字化和智能化。而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下,人們對于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農業發展中的數據孤島問題卻長期制約著農業農村信息化和食品安全監管效率。為解決數據孤島難題和食品安全困境,追求更加高效的社會治理,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基于專業知識,匯集各領域高級人才,創新推出一款面向農業領域的智能化決策平臺“智農星眼”。
據悉,該項目負責人為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鄧清宇,團隊成員背景橫跨公共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學院、計算機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和法學院,具備多學科交叉特點。項目團隊成員競賽經驗豐富,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如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美賽H獎等優秀獎項。同時,該項目邀請了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剛華和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與信息室主任羅治情作為指導老師和指導專家。
“智農星眼”作為農業領域的智能化決策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衛星遙感、氣象數據、土壤監測、數字孿生等多源信息,結合AI算法與大數據分析,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精準的種植規劃、災害預警、資源優化及市場趨勢分析服務,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提升鄉村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目標為打造中國領先的農業智慧決策平臺,覆蓋全國30%以上農業主產區,服務超100萬農戶。
面對當前信息數據孤島與食品安全的兩大痛點,“服務換數據,數據促服務”成為了“智農星眼”的核心模式。
針對數據孤島問題,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庫,以數字孿生、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作為底層技術,實現數據虛擬化下的統一視圖,在作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數據基礎上通過AI優化決策,實現農業大數據互聯互通,從而破解數據孤島的困境,推動農業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同時,面對當前社會食品安全問題,“智農星眼”構建了覆蓋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模型,利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建立全鏈條數據鏈,對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進行信息上鏈,結合物聯網與衛星遙感數據,實現"農田—倉儲—物流—終端"全鏈路可視化追蹤。為農產品建立批次唯一溯源碼,從而在最終實現數據基礎上的可視化溯源管理。
“智農星眼”平臺的建立具有進步性和前瞻性,面對農業風險與食品安全挑戰提出了獨特解決方式,打造中國領先的農業智慧決策平臺。未來期望夯實數字底座,構建產業生態,從而引領行業變革。(通訊員:吳思澤、鄧清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