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軍連長張珍用一條白毛巾玩了一場“心理戰”,成功坑了敵軍一把。這種看似簡單的計謀,卻在戰爭中起到了奇效。
敵人挖地道,暗中謀劃奇襲,結果卻被一條白毛巾引進了伏擊圈。可見,戰爭勝負有時候不僅靠武器,還得靠腦子。
抗美援朝已經進入尾聲,美方仍然在停戰談判桌上耍花樣,企圖扣留我方被俘人員,拖延停戰進程。而志愿軍這邊為了打擊敵方囂張氣焰,決定發起夏季反擊戰,目標是科湖里南山陣地,這塊地盤由南朝鮮軍隊駐守。
別看守軍打仗不怎么樣,但背后有美軍撐腰,裝備先進,還擅長搞各種騷操作。志愿軍第67軍接到命令后,任務就是打掉敵軍的有生力量,占領陣地。
戰斗是在5月13日夜里打響的,志愿軍的大炮一開火,那場面就像天上掉星星,127門火炮直接把南山陣地炸得敵人暈頭轉向。這時候,張珍帶著他的602團1連悄悄行動。
張珍是個老兵,打仗經驗豐富,知道不能急著沖上去。他耐心等待時機,見敵人已經被炮火打得亂成一團,才揮手發出進攻指令。
全連戰士迅速出擊,動作利索地沖到了敵陣前。
這一波突襲打得敵軍措手不及,張珍連隊像從天而降的神兵,瞬間掀翻了敵人的防線。南山陣地就這么被拿下了。
但張珍沒被勝利沖昏頭腦,立刻開始組織戰士們修筑防御工事。果然,第二天一早,敵人的飛機群就呼嘯而來,炸彈雨點般砸下。
雖然臨時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但張珍沉著指揮,用地形和敵人舊掩體躲避轟炸,還組織戰士們射擊敵機,硬是挺了過來。
接下來的幾天,敵軍的反撲就像是惡性循環:白天飛機轟炸,步兵強攻;晚上志愿軍搶修工事,準備迎接下一輪。張珍和他的戰士們像釘子一樣釘在陣地上,敵人始終攻不下來。
這種“白天炸毀、晚上修復”的循環,讓敵人叫苦不迭,但志愿軍就是咬牙堅持。直到5月17日夜里,張珍覺得有點不對勁——這一晚安靜得讓人心里發毛。
果然,通信兵報告說聽到地下傳來鐵鍬撞石頭的聲音。張珍立刻判斷,敵人是在挖地道準備偷襲。
他指揮防地道炮火,同時親自偵察敵情。這時候,他用望遠鏡發現山腳下有人揮舞白毛巾,規律地擺動。
張珍想到,這可能是敵人夜間集結的信號。于是他靈機一動:要不要反過來利用這個信號,把敵人騙到我軍伏擊圈里?
這個想法被骨干們一致贊同,于是張珍拿著白毛巾在預定地點揮動。敵軍果然上當,迷迷糊糊地按照“信號”集結,正好進了志愿軍的包圍圈。
張珍一聲令下,埋伏的戰士們開火,夜晚瞬間被槍炮聲和火光點燃。敵人毫無防備,陣腳大亂,抱頭鼠竄,被志愿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戰不僅消滅了大量敵軍,還徹底粉碎了地道偷襲的陰謀。
第二天,敵人的轟炸和進攻都顯得軟弱無力,南山陣地守不住了,敵人干脆撤退。張珍帶領連隊繼續前進,準備拿下下一個目標。
整個夏季反擊戰的開局,因為張珍的機智和堅韌,打得異常漂亮。
這場戰斗告訴我們,戰爭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的對決。張珍用一條白毛巾,玩了一場心理戰,成功瓦解了敵人的陰謀。
這樣的故事,既讓人佩服,又讓人覺得有趣。看來,真正的戰場上,腦子比武器更重要。
用智慧打敗強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參考資料:[抗美援朝歷史事件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