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你們能理解嗎?
最近迷上了《藏海傳》,簡直停不下來!肖戰扮演的藏海帥氣十足,智慧與勇氣兼具,他那復仇的旅程讓人激動不已。看著看著,我突然吃到了一個震撼性的八卦——藏海難道就是那個傳說中建造了云頂天宮的汪藏海?
劇中,藏海玩轉機關與風水,那技巧簡直令人驚嘆,與汪藏海設計云頂天宮、西沙海底墓的才華相比,簡直不分伯仲。而且,他佩戴的玉佩圖案,似乎與《盜墓筆記》中青銅門的圖騰頗為相似,這僅僅是巧合嗎?我對此表示懷疑!
人物原型之一:吳中(網絡流傳事跡真偽難辨)
據資料顯示:吳中,字思正,三歲時被吳合忠收養,收養前原名汪藏海。
歷史上的吳中備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曾擔任明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的工部尚書,還曾任職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主持修建了明代宮殿和長陵、獻陵、景陵三座皇陵。
吳中是山東德州武城人,在《明史》和《嘉靖武城縣志》中均有明確記載。魯權屯鎮大吳莊吳姓族人所保存的《吳氏宗譜》也詳細記錄了這一信息。汪藏海作為吳合忠的養子,在吳合忠年過四十而無子的情況下,將遠親的次子汪藏海收養,改名吳中。
然而,上述內容僅為網絡流傳,事跡真假難辨。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養父名為吳合忠,而收養的兒子卻改名為吳中,這在古代通常會避免使用同音字,哪怕只是更改了姓也說得過去。因此,總覺得此事頗為詭異,真偽參半,頗具迷惑性。
人物原型之二:蒯祥(藏海傳主角姓氏來源)
北京紫禁城是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修建的,明代工匠蒯祥參與其中,還有眾多杰出工匠共同參與。工程始于1406年,歷時14年,于1420年竣工。而工程啟動時的工部尚書是宋禮,而非吳中。吳中是在永樂五年(1407年)才出任工部尚書的。
蒯祥是吳縣人(今屬蘇州吳中區),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技藝,天資聰穎,年紀輕輕便展現出非凡才華。后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修建皇宮,蒯祥只是眾多建筑大軍中的一員。因其出眾才華,受到了工部官員宋禮的注意,從而脫穎而出。
蒯祥被公認為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但他很可能只負責了這一部分,不可能負責整個紫禁城的設計,因為當時他年僅十八歲,太過年輕。
在北京宮殿建設過程中,涌現出許多著名工匠。除了擅長設計的督工蔡信和出身瓦工的楊青(官至工部侍郎)外,還有與蒯祥同時代的著名石匠陸祥等。
人物原型之三:汪湛海
汪湛海,江西人,明代知名堪輿學家、風水大師。1382年,鎮守云南的沐英邀請汪湛海前來滇池考察地形,主持昆明城的規劃工作。
“湛”與“藏”讀音相近,很容易混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藏海傳的故事是虛構的,而《盜墓筆記》中的汪藏海也是虛構人物,他融合了多位歷史人物的事跡,我們切不可將小說中的情節當作史實。
在我看來,如果藏海并非汪藏海,那編劇真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若他們真的是同一人,我倒想看看他是如何從《藏海傳》中那個心懷家國的少年,變成了《盜墓筆記》中神秘莫測的幕后大boss。期待后續劇情能給我帶來驚喜,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大家覺得《藏海傳》藏海是《盜墓筆記》的汪臧海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