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歌女》作為一首經典歌曲,有多個相關故事。較為大眾熟知的《天涯歌女》是 1937 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其故事背景設定在 20 世紀 30 年代的上海。
彼時的上海,表面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是一座繁華喧囂的大都市,堪稱 “東方巴黎”。可在這浮華背后,實則隱藏著諸多社會問題,貧富差距懸殊。一方面,租界內洋樓林立,達官貴人、富商巨賈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另一方面,眾多底層民眾卻為了生計苦苦掙扎,他們居住在狹窄擁擠、陰暗潮濕的弄堂,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電影《馬路天使》就聚焦于這些底層人民的生活。歌女小紅(周璇飾)便是其中之一,她自幼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只能憑借自己甜美的嗓音在歌廳賣唱,艱難維持生計。她天真善良,對未來滿懷憧憬,即便身處困境,也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吹鼓手陳少平(趙丹飾)同樣出身貧寒,靠著在街頭巷尾為他人吹奏樂器賺取微薄收入。他為人正直,富有正義感,對小紅關懷備至。
小紅與陳少平偶然相遇后,兩顆年輕且飽受生活磨難的心逐漸靠近,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然而,他們的愛情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小紅的美貌與歌聲引來了惡霸的覬覦,惡霸企圖強占小紅,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威脅。與此同時,社會的黑暗、生活的重壓也如同一座大山,橫亙在這對戀人面前。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涯歌女》的歌詞生動地展現了小紅的心境。“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唱出了小紅對愛情的渴望與執著,她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到陳少平這位知音,二人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則體現出小紅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在艱難處境中對愛情的堅守。那時的中國,正遭受外敵入侵,許多人背井離鄉,漂泊在外,小紅的思鄉之情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而她與陳少平在困苦中相互扶持,這份患難與共的深厚感情,也讓人為之動容。“人生呀誰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進一步表達了小紅對青春的珍惜,以及對與陳少平長相廝守的期盼,他們雖身處社會底層,卻有著對美好愛情和生活的向往。
除了電影《馬路天使》中的故事,電視劇《天涯歌女》以中國早期影壇和歌壇雙料皇后周璇為原型,講述了從 1933 年到 1947 年,周璇從 14 歲到 27 歲的黃金歲月。劇情里,警察周留根和小老婆葉麗雅收留了棄嬰小紅(后成為周璇)。小紅童年貧困,卻難掩姿色與表演天賦,進入明月社劇團成為歌者。她憑借清麗嗓音在歌唱比賽中奪冠,然而這卻引發了團員趙花的妒忌,好在得到啟明和喬大哥幫助才一次次化險為夷,期間她與啟明還產生了愛情。此劇將一個富麗卻頹靡的舊時代展現出來,讓觀眾看到周璇在復雜環境中成長、在娛樂圈闖蕩的經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周璇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背后有著無數的艱辛與不易,也反映出當時娛樂圈的復雜生態以及社會對藝術從業者的影響 。
還有一部劇情截然不同的《天涯歌女》,講述的是孤女阿梅的悲慘遭遇。阿梅年僅十歲時,為料理母親后事,被迫賣身給勢利的三姑,拜三姑的姘夫子英為師學唱戲,并認流氓大難洪為義父。長大后,阿梅被三姑當作搖錢樹四處賣唱。她與青梅竹馬的石新相愛,因石新沒錢為她贖身,兩人選擇私奔成親。
婚后石新前往上海工作,大難洪趁他不在,將懷有身孕的阿梅帶走,還逼迫阿梅成為富人張全發的情婦。阿梅不久后被張妻趕出,回到家照顧家姑并生下女兒小梅。家姑病逝后,阿梅為籌殮葬費,只得重操舊業賣唱。石新回家后,誤會阿梅變心,到歌壇找她理論時誤殺三姑,被判終身監禁。
阿梅為給石新減刑,無奈向軍人沉某獻身,石新得以改判八年徒刑。后來大難洪前來敲詐,打傷阿梅,致使阿梅無法再唱歌,一家人的生計只能靠年僅十歲的小梅賣唱維持。石新刑滿出獄,又誤會阿梅逼女兒賣唱,想要討回女兒,幸虧子英解釋,兩人才消除誤會。
可此時大難洪又登門索錢,阿梅憤怒之下將他殺死,最終阿梅被判死罪,一家人團圓無
望。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反映出當時社會底層女性在封建勢力、流氓惡霸等壓迫下,毫無反抗之力,命運悲慘,生活充滿了無盡的苦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