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他是干啥的,只知道在北京工作,是一個好人。”5月2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良鄉監獄民警小艾等人一起來到河北張家口懷來的農家小院時,一位老人這樣評價小艾。麻峪口村黨支部書記田純潔認為,幫扶高齡老人只做一次容易,堅持下來難能可貴。
小伙總是提著東西上門探望老人大多不知道他是干啥的
小艾名叫艾振澤,他長期默默幫扶河北懷來4個村鎮的14位孤寡老人。其中一位老人感激之下,請鄰居家的孩子代筆寫了一封感謝信,發送到北京良鄉監獄,揭開了藏在小艾這個年輕人身上的故事。
5月26日上午11時20分許,在河北懷來王家樓回族鄉西洪站村,小艾和幾名同事一起走進鄭太和、鄭太權兩兄弟的小院。兩位老人分別為92歲、84歲,聽力不太好。看到“熟悉的陌生人”小艾等人,老人的臉上綻開笑容。
“爺爺,上次我來的時候,看到你們的電鍋用的年頭長了,怕不安全,所以買了一個新的,給拿回來了。”小艾嘴里說著,將電鍋放在里間的臺子上,隨后和兩名同事相互配合,一起幫老人更換被罩、床單,“他們平時比較節儉,這些生活用品很少換新的,炕上的被褥都破舊了。我們專門買了這些床上用品,現在就幫他們換上。”十多分鐘后,老人的床鋪煥然一新。
在70多歲的申玉清老人家里,他的老伴長期臥床,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小艾和同事將米面糧油等物資放在屋內,申玉清笑著表達感謝。
“他來了這么多次,我們始終不知道小艾是做什么工作的。”申玉清說,“只知道他是懷來本地人,在北京工作,反正小伙是一個好孩子。”
麻峪口村距離西洪站村大約10公里距離,這里同樣是小艾多次走訪老人的地方。村里的孤寡老人鄭恒德今年已經81歲了,他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小艾的印象說,當時這個年輕人在大冬天為他送來了米面和大白菜,還幫助修整密封不嚴的窗戶,讓他過了一個踏實而溫暖的冬天。
麻峪口村的范庭奎老人腿部和手部均有殘疾,是村里的低保戶,幾年前得到了小艾的幫扶。“去年才知道小艾是一名監獄民警,我沒有能力回報,所以就請人幫忙寫了一封感謝信。”范庭奎老人說,有了小艾這樣的年輕人噓寒問暖,他的家里多了一個親人,看到小艾進村就感到開心。
帶動青年同事一起加入小艾認為幫助孤寡老人有了更多意義
“我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想到老人們都記在心上。”小艾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在大學期間參軍,退伍后繼續學業時選擇了社工專業,幫助這些老人就成了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當時我把這個想法和父母說,他們都贊同我。”
自2020年起,小艾共幫扶了河北懷來4個村鎮的14位孤寡老人。5年時間里,入戶走訪150余次,大約花費4萬多元。
“老人年紀大了,有的想吃肉卻不舍得去買,我聽說后就會買一塊肉讓他解饞。有的老人喜歡吃水餃,我就買些水餃帶上去看他。”小艾回憶,他并非按照逢年過節去看望老人,“因為工作關系,我們逢年過節需要值班,我就趁著有休息日的空閑時間來看老人。”
麻峪口村黨支部書記田純潔對小艾這樣的年輕人贊不絕口。田純潔認為,小艾能長期堅持幫扶老人,真的很是難得。而且小艾的愛心也傳遞到和他同一單位的青年民警身上,更讓人沒有想到。
良鄉監獄團委書記陳琢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4月,小艾默默幫扶孤寡、殘疾老人的故事被大家知道后,多名青年民警也自發加入了幫扶老人的隊伍中。5月26日這天是大家第二次來到懷來。
“這件事我將繼續做下去,繼續關愛這些孤寡老人,給他們更多的溫暖。”采訪結束時,小艾這樣說,“能夠帶動青年同事一起做,我覺得這件事具有了更多的意義。”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員得知小艾5年來義務幫助孤寡老人的事跡后,決定聯合北京青年報向其發放小微公益行動者專項獎榮譽證書。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