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坐過波音737,但你很可能從未聽說過這架編號為NT-43A的特殊型號。它不載客、不掛彈,卻被稱為“最神秘”的波音737。
據“戰區”網站5月22日消息,近日,這架飛機在美國境內執行了一次神秘的飛行任務。據觀測,該機在飛行途中先后經停阿肯色州和德克薩斯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克薩斯州停留期間,當地航空愛好者有幸近距離目睹了這架獨一無二的737改裝特種飛機。
一架任務特殊的波音737
NT-43A,是一架由波音737-200改裝而來的飛機,服役于美國空軍。它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呼號:RAT55(本次任務呼號“Stormy 29”)。
2001年3月21日該機完成改裝首飛,與普通的客運737不同,NT-43A的任務并非運輸人員或貨物,而是進行一種極為特殊的軍事用途:在飛行中測量其他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RCS)。這是評估隱身性能的關鍵步驟。由于任務獨特,它也被稱為“雷達特征測量平臺”。
RAT55飛機前部安裝有直徑達4.5米的大型雷達整流罩,內置合成孔徑雷達系統;機身尾部亦加裝一具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整流罩,其長度約為5.8米、直徑同為4.5米,用于容納尾部雷達組件。為實現更全面的觀測能力,該機在前后雷達罩頂部均集成了光電/紅外傳感器艙,能夠在飛行過程中對目標隱身特性進行多角度、全天候的實時測量。
除核心雷達系統外,NT-43A還在雷達罩上方配置有光電/紅外復合探測裝置,并具備在機背加裝整流罩以擴展適配其他任務系統的能力,顯示出較強的模塊化拓展性。
與傳統地面雷達站的固定觀測方式相比,NT-43A作為空中測量平臺具備顯著優勢:其不僅可靈活調整飛行姿態,執行連續、多角度(尤其是關鍵俯仰角)觀測任務,更可通過自主機動獲取目標飛行器在不同狀態下的完整動態雷達特征數據,從而為隱身性能評估提供更加精準和全面的技術支撐。
Jason Zicker/攝
以B-2轟炸機為例,即便在完成基地級維修后,仍需與RAT55進行協同試飛,以驗證其隱身性能是否仍符合原始設計指標。雖然這項任務使NT-43A廣為人知,但該機實際承擔的使命遠不止于此,它還深度參與了美國國防部多項高度機密的先進隱身飛行器研發計劃。
它所服務的對象幾乎囊括了所有美軍重要的隱身平臺,包括:B-2“幽靈”轟炸機、F-22“猛禽”戰斗機、F-35“閃電II”多用途戰機、最新一代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以及部分尚未公開的下一代無人作戰平臺等。這些測試數據將直接影響戰機隱身設計是否達標,是否可交付、如何優化,是美軍隱身戰力形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飛行任務極少公開
由于任務高度保密,NT-43A的飛行計劃極少對外公開,它甚至在執行任務中多次切換呼號,盡可能規避被外界追蹤記錄。
盡管任務極為關鍵,但NT-43A本質上仍是一架1970年代的老舊737-200客機。隨著機齡增長和平臺老化,關于它是否會被更新型號替代的討論也日漸增多。
目前,美國空軍尚未宣布明確的替代方案。該機依然保持“全球唯一”的現役地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隱身測試角色。
在當今追求隱形、低可探測性的軍事時代,雷達反射測試已成為隱身技術成敗的“裁判席”。NT-43A承擔著這樣一個低調卻極為關鍵的角色。這架737,用數據和飛行軌跡,為全球隱身戰機的發展寫下了一行又一行技術注腳。
編輯/云苓
審核/老虎
參考素材:
The War Zone:《World’s Most Secretive 737 Just Made A Very Rare Appearance》
訂購
風上風云|云端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