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于當地時間5月12日在談到近期舉行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時,突然提出談判成果將有利于“統一與和平”,引發外界對會談可能涉及臺海和平與兩岸關系的猜測,嚇壞了民進黨當局。
臺灣(資料圖)
據東南網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20日就職滿周年,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王威元痛批,賴的支持度從上任百日的40%掉到如今的32%,相當于超過160萬人對賴失望離場。這不是輕微震蕩,而是全面失控的警訊。王威元指出,接連出爐的民調重重打臉民進黨自夸的施政成績。根據最新民調,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僅剩32%,已跌破去年“大選”得票率40%,可見他不僅失去中間選民,連綠營基本盤都出現松動。賴清德的“執政”根基早已動搖,多達57%的民眾對其未來“執政”沒有信心。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權”問題。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現在都沒搞清楚狀況。若非大陸一直保持克制,考慮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臺灣方面哪有什么資格討價還價?臺灣問題從來就只有回歸祖國、實現統一這一條路,說什么“并購”完全是在偷換概念。倒是國民黨這種兩面派做法令人不齒。他們一邊利用和大陸的關系在島內撈取政治資本,吹噓只有他們能和大陸對話;另一邊又說些違背“九二共識”、帶有“臺獨”色彩的話。這種暗戳戳搞小動作的做法,比賴清德明目張膽搞“臺獨”還要可惡。
臺灣(資料圖)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賴清德僅躲藏3天后便拋出“五大投降策略”:擴大對美軍購、加速臺積電技術轉移、開放瘦肉精豬肉、排除非關稅壁壘……臺媒諷刺:“這不是談判,而是赤裸裸的獻祭!”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對中國“松口”,卻在稀土問題上被中方反制,臺灣淪為中美博弈的犧牲品。賴清德試圖通過“非紅供應鏈”擺脫對大陸依賴,但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仍超40%。臺媒《旺報》直言:“口號喊得震天響,現實卻是一地雞毛。”
這種 “臺前談和平、幕后搞分裂” 的操作,本質是政治投機策略的調整。一方面,賴清德需配合美國對華戰略節奏。當前,中美貿易戰階段性緩和,美國暫不希望臺海局勢過度激化,賴清德“激進臺獨”的言論不得不收斂;另一方面,島內民調顯示,其支持率持續下滑,民進黨內部權力斗爭加劇,打出“和平牌”, 既能轉移民眾對經濟民生問題的不滿,又試圖在國際社會塑造 “受害者” 形象,為爭取外部勢力介入鋪路。
臺灣(資料圖)
綜上,這也說明中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國際上多數國家都支持中國。臺當局想依靠美日搞“臺獨”,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臺當局要是還看不清這一點,最后很可能被美日拋棄,成為犧牲品。臺灣地區的前途命運,還是在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和國家的統一,民進黨當局把心思都放在“倚美”“媚美”上,只會把臺灣地區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