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熱的時候,能熱到什么程度?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梗是這么說的:熱到瀝青能融化,熱到老鷹會中暑!
這句話夸張嗎?可能還真的只是在描述事實而已,很多住在用傳統瀝青方式鋪路城市的朋友走在夏天黏黏糊糊的路面上,想必是最有發言權的!
不過幸好,2025年還沒有走到最熱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還感覺剛剛入夏,溫度還沒有特別高,家里甚至連空調都沒有。
偶爾下雨降溫,晚上涼颼颼的睡覺別提多舒服了。
但大家知道嗎?我們在這個時候能享受到這樣的溫度,背后其實隱藏著一個地理認知的真相,就是青藏高原正在默默地給我們開空調!
同一時間的亞洲鄰居印度,可能溫度已經到了熱死人的程度!
對于中國而言,青藏高原可不只是一個網紅爭相征服的打卡圣地,更多的價值是體現在對氣候的調節上,一手濕熱氣團一手阻隔寒流,說是我們的“隱形保鏢”也不為過!
也許對比印度這幾年的極端高溫天氣,我們會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在2024年的時候,一則關于印度的新聞開始在網絡上流行。你以為這一次三哥博眼球的內容還是恒河水和扒火車嗎?
跟這些相比,這一次看起來多少有點沉重了。
根據新聞報道,印度一地區出現了極端高溫的情況,如果拿著溫度計到這一地的街頭去測量,你會發現這個溫度超過了52°。
好家伙,這溫度再加一些,恐怕都能把街頭的人當雞蛋煮了!
后續有印度的科學家表示,這只是一個觀測上的失誤,我們印度才沒有那么熱,真實的溫度不過49.9°而已!
看到這里,大家有沒有一種被氣笑了的感覺?
已經熱到了災害的地步,那2-3°的溫差,我們還真的不是特別在乎了。
為什么說高溫達到了災害的地步呢?
首先這個溫度是影響到了農作物的生長,土壤干裂,植物都沒法生長了。
印度可是農業大國,這個后果就非常嚴重了。
更何況還有工業方面,這里雖然不用像農業那么看天吃飯,但也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程度內。
想象一下,將近50°的高溫,需要出門上班,這是一個多么需要勇氣的事情?
而這還僅僅是走出家門這一件事,如果需要持續的戶外作業呢?如果是要待在高溫廠房內呢?
更不要提那些原本需要在高溫環境下進行的工作,真的是想想都頭皮發麻,也難怪很多印度的年輕人形容一旦走出家門,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大熔爐。
在印度,由于高溫引發的災難我們是可以從一些報道的數字中看到的。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2024年印度光是中暑的人數就非常可觀,超過了萬人,這其中僅是媒體可以跟蹤報道的因高溫死亡人數也達到了60人!
為什么要強調可以被媒體跟蹤報道這個細節呢?這就不得不說另外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報道了。
同樣是印度媒體的消息,在這一年的選舉中,至少有19名參與在選舉活動中的官員因為高溫中暑而去世。
不管怎么說,參與到選舉中的官員所面對的條件一定比那些貧民好吧?連他們都面臨了如此嚴重的結果,叫我們如何相信這個人口數位于全球第二、且生活水平普遍沒有那么高的國家,因高溫去世的人數僅僅是披露出來的官員人數的2倍呢?
網友們在看到這樣的新聞后,首先批評了印度的社會現狀和管理制度。
比如他們的選舉,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流程也特別復雜,官員和人民都要走上街頭來參與,人數特別的龐大。
而且他們的選舉跟國內跑馬拉松都能搞成自助餐不一樣,全國幾十萬的投票站點里,能夠提供足夠休息設施和冷飲的占比并不多。
加上普遍來說官員都不會太年輕,又熱又不能及時的為身體補充水分,聽聽都覺得因為脫水中暑發生意外的情況太好理解了。
此外,印度并不是一個人民富裕程度特別高的國家,很多地區基礎設施特別的匱乏,這其中也包含了關于醫療以及醫護的基礎設施。
身體足夠好扛得住還則罷了,一旦出了問題,能否得到及時的救助都不一定,悲劇的發生概率肯定是大大提升的。
當然,以上所說的原因都是存在的,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下全球都處在一個變暖的趨勢中,而在這其間亞洲更是重災區。
2023年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專門針對亞洲的報告,里面提到在那一年很多亞洲地區的國家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因為異常氣候的影響,我們聽到洪水、風暴等災害的次數似乎也增多了。
這并不是一種錯覺,即便是科學的觀測也證明了氣候變化確實更多的引發了這一類的極端事件,同時也加重了他們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這個報告里還提到了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雖然近年來全球都處在變暖中,但亞洲的這個進程顯然是最快的。
而這個事實又影響了全球的地表溫度、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關鍵事件。
相比于印度的極端高溫,生活在中國的人可能就感覺到好得多了。雖然有部分的城市,比如說重慶,氣溫也在5-6月就飆升到了30°以上。
但至少大部分的地區這個時候還稱得上是涼爽宜人,甚至有些地區還穿著長袖的外套長褲。
這當然有我們的國土幅員遼闊,橫跨幾個溫度帶的原因,但青藏高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提到青藏高原,大多數人能夠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世界屋脊”,然而除了這一點,對于中國而言,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調節氣候的“關鍵水塔”。
你知道嗎?這座大約誕生在5000萬年前的高原山峰時至今日還處在生長期,每年大約會長高5-6毫米。
毫無疑問,龐大的青藏高原有很大一部分地區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它的平均海拔超過了4000米,氣候特別的極端,其中就包含了可可西里無人區這樣的地方。
說一句人跡罕至,那一點都不過分。
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重要性。
如此龐大的青藏高原立在我們的邊境線上,那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不僅阻擋了很多來自北方的挑戰,對來自印度洋的濕潤氣團也沒客氣,照樣給你攔在門外。
它跟僅一山之隔的印度恒河平原的海拔落差十分驚人。
青藏高原上的喜馬拉雅山,最高海拔能夠達到8000米,而恒河平原最低的地方也就100來米。
可以說,喜馬拉雅山有多高,這就是他們兩者之間的身高差。
這樣的差距想要越過去,來自印度的熱流表示自己做不到。
所以他們在被阻擋后形成了對流,跟來自青藏高原的冷空氣融合又帶來了豐沛的降雨。
這一系列的動作影響下來,我國境內的江南地區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
這種說法還是可以通過對比來進行驗證的。
全球其實都認可一個事實,就是北緯30°那可不是一個讓我們人類好好居住生活的地方,縱觀全球,這個緯度上幾乎是被沙漠戈壁覆蓋的。
想要找到人類生存的痕跡比較難,唯獨中國例外,不僅例外,在中國這個地方還形成了魚米之鄉。
看看,平衡降雨與氣溫,讓無人區變成魚米鄉,同時還讓所有人免受類似印度那樣的極端高溫天氣。
這就是青藏高原為我們帶來的天大好處!
在青藏高原的保衛之下,中國是否能夠在氣候變化中高枕無憂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組數據。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都在變暖,中國也一樣,并且以每10年上升0.3℃的成績領跑全球。
2023年,經過科研人員的專業測評,我國地表平均氣溫偏高0.84℃,這也刷新了自1901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最近10年,中國變暖,每年平均上升1.2℃,這個水平在全球氣溫上升重災區的亞洲都可圈可點,超出平均水平30%。
2024年的鄭州大暴雨,大家想必都還沒有忘記,這座城市在一天之內的降雨量居然接近往常全年,造成了很多悲劇。
2023年更可怕,那一年如果你在氣溫最高的時候去新疆旅游,有可能會見證一個記錄。
立在火焰山景區的巨大溫度計,上面顯示出了駭人的82,這種情況在有中國氣象觀測以來,都沒有見到過。
同年的10月,海南島又遭遇了一場臺風,這個時間還有臺風,海南人也沒見過,它挑戰了幾千年來形成的耕種節律,讓海南的重要經濟作物橡膠損失慘重。
而這些在這幾年頻繁發生、挑動我們神經的氣候災害,幾乎全都是由于溫度升高造成的。
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我們還面臨很多隱形挑戰。
氣候的變化會不會帶來糧食危機?有沒有可能讓我們的水資源銳減?
每年夏天悄然升高的溫度會對那些老年人造成多么嚴重的影響?又有沒有可能加速很多瀕危動物的滅絕從而進一步打破生態鏈?
還有我們一直聽說冰川的不斷融化,那么被封印在西伯利亞動土下上萬年的遠古病毒有沒有可能再現人世。
而人類,真的做好應對這一切的準備了嗎?
有人說,引發氣候變化的,是人類的傲慢和欲望,甚至有極端的環境保護者提倡生活習慣回歸原始狀態。
這件事我們當然不應該用那么偏激的視角去看待,但找到和自然和平共處的方法,大概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避不開的重要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