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衛生合作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后,延續了他一貫對國際組織的強硬態度,尤其對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現得尤為不滿。他認為,美國在世衛組織中投入了太多資金,卻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反而讓中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宣布計劃退出世衛組織,并打算自立門戶,組建一個新的國際衛生機構。與此同時,中國則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美國公開疫情相關數據,以證明其在全球衛生問題上的透明度。
特朗普政府對世衛組織的不滿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他就曾威脅要退出世衛組織,指責其在新冠疫情初期反應遲緩,并與中國關系過于密切。如今,2025年的特朗普卷土重來,這種態度絲毫沒有軟化。他在競選期間就多次表示,美國每年向世衛組織支付的會費——高達數億美元——與其獲得的實際利益不成正比。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中國在世衛組織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已成為第二大出資國,而美國的影響力卻似乎在下降。
根據公開數據,美國一直是世衛組織最大的資金來源國。截至2025年,美國每年向世衛組織繳納的會費占其預算的15%左右。然而,美國也長期拖欠會費,欠款已累積到1.3億美元。這種“給錢卻不給好臉色”的態度,讓特朗普覺得美國在世衛組織中吃了虧。他公開批評世衛組織“臃腫低效”,認為其官僚作風嚴重,且在新冠疫情期間的表現令人失望。更重要的是,他認為世衛組織成了中國施展影響力的平臺,這一點在他看來是不可容忍的。
特朗普的支持者對此深有共鳴。他們認為,美國納稅人的錢不應該用來“補貼”一個對中國“過于友好”的組織。一些美國國內的聲音甚至直言:“我們給的錢太多,結果卻讓中國占了便宜。”這種情緒在2025年的美國政壇上被放大,成為特朗普推動退出世衛組織的重要民意基礎。
特朗普政府的應對策略是退出世衛組織,并計劃打造一個全新的國際衛生機構。2025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七十八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美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二世明確宣布了這一決定。他在視頻發言中表示,新機構將更加“公正透明”,擺脫世衛組織所謂的“官僚痼疾”,并由美國主導規則制定。這一提議立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具體時間表已經敲定:2026年1月正式生效。這意味著,美國將逐步減少對世衛組織的資金支持,并將資源轉向新機構的籌建。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這一舉動,重新掌握全球衛生治理的話語權,同時削弱中國在現有體系中的影響力。
然而,這一計劃并非沒有挑戰。首先,資金來源是個大問題。世衛組織每年的預算約為50億美元,美國退出后,新機構需要填補這一資金缺口,而美國國內的公共衛生問題——如基礎設施老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已經讓政府捉襟見肘。其次,新機構能否吸引足夠多的成員國加入,尚存疑問。雖然一些國家對美國的提議表示興趣,認為世衛組織確實需要改革,但更多國家擔心這會導致全球衛生合作的進一步分裂。
面對美國的指責和退出計劃,中國迅速做出回應。中國代表在世衛大會上強調,中國在全球衛生合作中一直秉持開放態度,是唯一多次邀請世衛專家入境調查的國家,還提供了大量疫情數據。作為反擊,中國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美國要指責中國在疫情問題上不透明,那么美國也應該公開德特里克堡實驗室的相關數據,以回應國際社會對病毒起源的疑問。
德特里克堡是美國馬里蘭州的一個軍事基地,也是美國生物防御研究的核心設施。多年來,關于其可能與新冠病毒起源有關的猜測從未停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提到,美國應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是一味將責任推給別人。這一條件不僅是對美國指責的直接回應,也將透明度問題拋回給了美國,試圖在國際輿論中占據道德高地。
中國的立場得到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支持。這些國家認為,美國在疫情初期的數據公開程度同樣令人質疑,卻總是將矛頭指向中國,顯得不公平。而中國通過“健康絲綢之路”倡議,向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疫苗和醫療援助,這種務實行動讓中國在全球衛生領域的聲譽穩步提升。
這場圍繞世衛組織的爭端,表面上是資金和透明度之爭,實則是中美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權力博弈。美國希望通過退出世衛組織并另起爐灶,重新確立自己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主導地位。而中國則主張維護多邊主義,通過現有平臺如世衛組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從資金角度看,美國確實是世衛組織的最大“金主”,但中國近年來的貢獻也不容小覷。作為第二大出資國,中國的會費和自愿捐款逐年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后,中國承諾向世衛組織提供更多支持。如果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預算將出現巨大缺口,而中國很可能填補這一空缺,進一步鞏固其地位。
從影響力角度看,美國的退出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暫時削弱世衛組織的功能,讓中國的影響力受到一定牽制;另一方面,如果新機構無法順利運作,美國可能會在全球衛生領域自陷孤立,而中國則借機擴大話語權。
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決定,給全球衛生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世衛組織雖然在新冠疫情期間因反應遲緩和信息溝通不暢受到批評,但它在協調全球疫苗分發、疾病監測和應急響應方面的作用無人能替代。美國一旦退出,世衛組織的資金短缺將直接影響其運作能力,尤其是在應對未來疫情時。
各國對此的態度也呈現出分化。一些國家支持美國,認為世衛組織需要徹底改革,甚至不惜另建體系;另一些國家則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認為這會讓全球抗疫努力付諸東流。還有不少國家選擇觀望,想看看美國的新機構能否兌現“更公正透明”的承諾。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公共衛生專家對此憂心忡忡。他們警告,退出世衛組織可能讓美國在未來疫情中失去國際支持,變得孤立無援。畢竟,病毒不分國界,單靠一國之力難以應對全球性危機。但特朗普的支持者卻不這么看,他們覺得美國不該為國際組織“掏腰包”,尤其是在國內經濟和醫療體系亟需資金的時候。
這場博弈中,沒有誰是絕對的贏家。特朗普的強硬態度或許能迎合部分選民的情緒,但也可能讓美國失去在全球衛生領域的領導地位。中國提出的條件看似咄咄逼人,卻也反映了它對公平的渴望——如果大家都得透明,為什么只有我被指責?而對于普通人來說,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最關心的恐怕不是誰輸誰贏,而是下一次疫情來臨時,世界能不能齊心協力。
全球衛生合作走到今天,離不開每個國家的付出。美國給了錢,中國給了力,發展中國家給了信任。可一旦合作變成博弈,受傷的還是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那些買不起疫苗的窮國,那些連醫院都稀缺的地區。特朗普覺得給中國錢太多,不干了;中國覺得美國不公,提出條件。可歸根結底,公共衛生不是誰的私產,而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
未來會怎樣,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病毒不會因為政治吵架就消失。全球衛生合作的路還很長,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走得有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