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蚱蜢在佛得角再次被發現,展現了其在惡劣環境中的韌性。蒙特戈多蚱蜢(Eyprepocprifas insularis )是最稀有且最難以捉摸的昆蟲物種之一。直到最近,唯一一次目擊記錄是 1980 年采集的一個樣本。由于缺乏進一步證據,研究員米歇爾·勒科克博士于 1996 年宣布該物種滅絕。
雌性Eyprepocprifas insularis,產于阿索瑪達山口。圖片來源:Rob Felix
Eyprepocprifas insularis,雄性,正模標本。該標本由法國薩赫勒沙漠蝗跨學科研究計劃團隊于1980年10月在佛得角圣尼古勞采集,是數十年來唯一已知的標本。比例尺:1厘米。圖片來源:Christophe Herve,MNHN,巴黎
40 多年后,在前往蚱蜢唯一已知棲息地佛得角的一次旅行中,人們意外地重新發現了它。
野外生物學家羅布·菲利克斯(Rob Felix)在研究員安妮莉絲·雅各布斯(Annelies Jacobs)的陪同下,前往這些島嶼度假,希望能觀賞到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出發前,他們讀到過關于蒙特戈多蚱蜢的報道,雖然知道這種蚱蜢已經幾十年沒見過了,但他們仍然夢想著再次找到它的可能性。
佛得角圣尼古勞島上的 Eyprepocprifas insularis 棲息地。圖片來源:羅布·菲利克斯
“我們第一天晚上在圣尼古勞島的夜里散步,去到一個獨特的海鳥種群——佛得角圓尾鹱(Fea)的聚居地。我偶然發現一只蚱蜢坐在小路上。借著手電筒的光線仔細觀察,我立刻認出了它獨特的外形。我大聲喊了出來:Eyprepocprifas屬,令我驚訝的是,我一下子就喊對了,因為它的屬名不太好念。”他說。
雄性Eyprepocprifas insularis。這種物種原產于佛得角圣尼古勞島蒙特戈多自然公園,在被宣布滅絕后于2023年被重新發現。圖片來源:Rob Felix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羅布和安妮莉絲在蒙特戈多自然公園及其周邊地區發現了其他幾個樣本。
這種蚱蜢是圣尼古勞島的特有物種,是一種“活化石”,這意味著它數百萬年來都沒有發生過重大進化,而且幾乎沒有現存的親屬。
在 Asteriscus smithii 的葉子上發現了 Eyprepocprifas insularis 的若蟲。圖片來源:Rob Felix
研究人員在發表于《直翅目研究雜志》的論文中寫道:“ E. insularis一定在那里生存了很長時間,并且能夠承受惡劣的生態條件。”
這種山地蚱蜢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力,能夠在佛得角群島的惡劣環境中生存,并經受住可能從非洲大陸引入新物種的嚴重干旱和強風的考驗。
研究人員寫道:“圣尼古勞島是一座火山島,其起源可追溯到大約五百萬年前,這次重新發現該島唯一特有的短翅蚱蜢Eyprepocprifas insularis,為我們了解該島的生態和進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蒙特戈杜的Eyprepocprifas insularis若蟲。圖片來源:Rob Felix
他們表示,此次重新發現是保護這種昆蟲的關鍵第一步:作為一種僅分布于小片區域的瀕危物種,E. insularis 的滅絕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如今,它再次被發現,我們有機會采取措施保護這一獨特物種及其棲息地。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