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網紅廚子再火,
也不是中華小當家!
“隋坡一探,真假立現。”
5月1日,沉寂了數月之久,網紅廚師隋坡重操探店“舊業”時,又說出了那句標志性的開場slogan。
只是這次,他不能再用“隋卞”的舊稱,語調中帶著明顯的不適應。
這就好像無論你怎么復刻玉笛誰家聽落梅、荷花瓣兒蒸雞等金庸給黃蓉配備的名菜。
哪怕你叫黃蓉,也不能叫射雕黃蓉或射雕蓉兒,除非得到擁有金庸版權的機構授權。
哪怕是翁美玲復生,也是一樣,也要授權,才能發布黃蓉新菜。
2022年1月,頂著“希爾頓、洲際酒店行政總廚”“師承國宴大師鄭秀生”等頭銜,隋坡以“特廚隋卞”賬號開啟了自己的特廚探店之路。
不同于常規探店網紅,隋坡從菜品的色香味形到烹飪手法、食材處理、火候掌握等,均能進行專業點評和消費建議,由此得到一眾網友的喜愛和關注,粉絲數量很快攀升至百萬級。
然而,網紅與MCN機構分道揚鑣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2024年12月,以特級廚師隋坡探店為主要內容、在全網擁有超過400萬粉絲的知名美食賬號“特廚隋卞”停更,疑似陷入解約風波。
隨后在今年3月,“特廚隋卞”賬號幕后MCN發布視頻、正式宣布結束與隋坡的合作,并透露后續將把賬號“做成開放式平臺,邀請更多烹飪大師來探店做菜”。
直到5月,隋坡“換號重生”、以新賬號“特廚隋坡”復出,并在多個平臺恢復內容更新。
就在外界以為此事會就此告一段落之時,近日“特廚隋卞”賬號幕后MCN卻接連發布多個視頻,直指隋坡違反協議、發布違約侵權視頻。
例如在一條題為《敦促手藝人隋先生立即停止違約侵權行為》的告知書中,MCN方面主張隋坡并非天生網紅,并表示,“為將隋先生從一個素人打造成網紅,我司投入了數以百萬計的資金”。
同時其還透露雙方曾約定在合作協議到期后,隋坡在規定年限內不得從事與該協議相同或相似的業務(即互聯網短視頻、直播業務)。
與隋坡一同重起爐灶的編導“小李”,則在日前發布的視頻及相關動態中表示,“對于賬號來說隋老師無疑是靈魂人物”。
他并透露此前在價值數萬元的商單中,隋坡僅能分到500元。
站隊隋坡這邊的網友,也在評論區對這一MCN極盡嘲諷,稱“雞總以為是自己把太陽叫出來的”。
網紅也有競業協議?
同時,MCN在網紅經濟鏈條中,一直負責對接優秀的內容創作者與網絡平臺,以居間中介的身份策劃推廣、實現內容變現。
而據行業研報顯示,目前國內的MCN機構多以百人以下的小公司為主,且營收情況不佳,自然也難以形成規模化、規范化運營,進而導致各類糾紛出現。
要改變這一現狀,行業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進?
對于網紅經濟這一新興行業,主管部門應制定怎樣的措施以規范行業發展?
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張宇軒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網紅廚師,不是中華小當家,都是MCN包裝出來的。
隔著屏幕,你看到的色香味,只有色還在,就如《食神》里的演繹那般。
MCN事實上就是經紀公司,由于更多的只是直播帶貨的分賬,MCN和網紅之間的關聯較弱。
MCN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把弱關聯變成強關聯。
最佳手段則是MCN不再只是運營網紅,而是運營網紅帶貨的相關產業鏈,并深耕對應網紅的一些產品,形成網紅和MCN自營產品(產業)之間的共生關系。
不過也要注意別用網紅冠名,盡管那樣更容易爆款,但也容易出現類似“李子柒故事“。
不得不說,網紅經濟一直都是野蠻生長,網紅出道之初缺少資源,借助MCN之力完成原始積累,并進而進入腰部以上,成為慣常規律。
由于野蠻生長,因此雙方在契約精神上,還無法達成和傳統商業相似的嚴謹。
主管部門本身在商業糾紛上較難介入。
但可以通過整合資源的方式,協助推動更嚴謹的MCN簽約網紅的契約出爐,形成模版,并隨著新的問題而推動后續契約的調整,讓行業生態更為健康。
如此一來,或許才會有更多的黃蓉和中華小當家,能夠在網上授權發布、并且長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