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深秋的深夜刮著刺骨的寒風,八路軍129師769團三營的戰士們,跟著趙崇德營長悄悄摸向日軍重兵把守的陽明堡機場。
每個人背后都背著集束手榴彈,用牙齒咬住刺刀避免反光,手里攥著上了膛的步槍,這支沒有腳步聲的隊伍就像夜色中的幽靈,一點點靠近停滿飛機的跑道。
在那個夜晚,當陽明堡機場的探照燈光劃破天際,日軍哨兵或許未曾料到,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不到100米遠的草叢里,正悄悄藏著500多名八路軍戰士。
這個占地不小的軍用機場,足足有280畝大,里面停著24架九三式重型轟炸機,這些飛機每天像“鋼鐵烏鴉”一樣飛向忻口戰場,扔下大量彈藥,讓中國守軍承受著在每平方米都會落下3發炸彈的恐怖密度。
769團的偵察參謀在筆記本上,仔仔細細地記下了日軍防守上的一些漏洞。例如機場東南邊因為靠著滹沱河,日軍大意的認為有這天然的屏障在,就不需要放很多兵在這里守著,他們只弄了一層鐵絲網。
還有守在那兒的香月師團后勤聯隊,大多是些沒有上過戰場打仗的人,巡邏隊到了凌晨1點到3點是最松懈的。
這些都是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才搞到的情報,現在這些情報就變成了三營戰士們的戰術安排:讓10連去主攻機場西北角放著的大批量戰機,11連負責攔住崞縣那邊可能過來的援軍,12連則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上去策應。
當趙崇德營長揮動手中的駁殼槍,發出沖鋒的信號時,三營的戰士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從各個隱蔽的地方沖了出來。
戰士李全貴在用虎口鉗剪斷鐵絲網的那一瞬間,右臂被流彈打中,他卻撕開綁腿,把傷口緊緊地扎住,然后抱著炸藥包就繼續往前沖。
戰場上英勇無畏的八路軍戰士比比皆是?:機槍手王二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碉堡射擊孔,爆破組長劉黑仔用牙齒咬開手榴彈的拉環,司號員崔振武身上中了7彈,卻仍然吹響了沖鋒號。正因為有這種一個接一個?不怕犧牲的勇士,日軍精心打造的防御體系僅30分鐘就完全?崩潰?!
面對突然襲擊,日軍飛行員赤木三郎瘋狂啟動引擎試圖升空。10連戰士李德勝飛身躍上機翼,將集束手榴彈塞進駕駛艙。
這個來自陜北的放羊娃雖然不知道什么是空氣動力學,但他清楚每架飛機起飛就意味著前線成百上千同胞的死亡。
類似的場景在各個停機位上演:有的戰士用馬刀劈砍油箱引發爆炸,有的掄起鐵錘砸碎儀表盤,更有甚者抱著燃燒的飛機殘骸沖向其他敵機。
日寇守備隊一開始被打懵了,但很快他們就緩過神來開始瘋狂反撲。三營的戰士們靠著還在燃燒的飛機殘骸,臨時搭起了工事,用從敵人那兒繳來的歪把子機槍和日軍展開了拉鋸戰。
趙崇德在忙著轉移傷員的時候,不幸中了4槍。臨終前還仍然在囑咐,扯著嗓子喊道:別管我,快去炸飛機……”。
這種超越生死的戰斗意志,24架飛機最后都在大火里成了一堆廢鐵,戰役結束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30位烈士的遺體,沖得最遠的那個戰士都沖進機場800米了。
這場看似原始的冷兵器對抗現代武器的戰斗,實則蘊含著精妙的戰術設計。為什么會選擇在朔月夜進行攻擊,因為利用能見度低的條件,集中火力打擊飛機要害部位。
正如劉伯承元帥所說:我們用戰士的鮮血,給鬼子的“唯武器論”好好上了一課。陽明堡大捷產生的連鎖反應遠超軍事層面。
這次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和雁門關伏擊戰之后,又一次取得的重大戰果。前兩次戰斗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這次又給了敵人沉重一擊,日軍華北方面軍被迫從忻口前線回調兩個飛行中隊,直接導致板垣師團失去空中支援。
衛立煌致電朱老總?:陽明堡一戰,緩解我方正面戰場壓力相當于10萬援軍。更重要的是這場戰役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場后來被人們稱作“步兵打飛機”的經典戰役的背后,其實是30位年輕戰士與24架鋼鐵戰機之間展開的一場極為慘烈的對決。
這不僅僅是一場力量上的對抗,更是一次智慧與策略的較量,它對華北地區的戰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