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編輯|t
引言
1937年10月,太原以北,忻口狹谷,日軍步步緊逼,準備迅速拿下山西。閻錫山一聲令下,把晉綏軍全部九個炮兵團統統推上前線,連一個預備炮都不留。
這不是賭博,是破釜沉舟的硬扛。前有云中山,后是太原大本營,陣地被稱“一天換幾回”,傷亡不是按“人”算,是按“團”減。
這一仗,中央軍在打,晉綏軍在頂,八路軍也來了,三支隊伍扛住日軍五個旅團的輪番猛攻。不是因為忻口重要,而是后邊,沒路了。
閻錫山不留一門炮
忻口山口北控雁門,南鎖太原,是山西北部最后一道防線。10月初,日軍坂垣師團沿代縣至原平路線推進,目標直指忻口關隘。蔣介石電告閻錫山:“繼續殺敵,爭取最后勝利?!遍愬a山明白,如果忻口守不住,整個山西就失控了。
他沒再講條件,將晉綏軍全部九個炮兵團一次性投入忻口戰場,不僅是山西主力,也是地方武裝的全部家底。這一調動,是中國抗戰初期罕見的全炮兵團出動,直接改變了忻口的火力態勢。
忻口南北僅16公里,東西不過3公里,炮兵打擊面受限,但守軍靠這點炮火頂住日軍步坦聯動。大炮晝夜不息開火,陣地夜里像雷鳴。這些火炮,平日藏在晉中山里,戰時全數開赴前線,車輪未停,夜戰連軸。
10月1日,日軍三萬步兵從代縣出動,炮火遮天蔽日。中國軍隊此時總兵力20萬,含中央軍、晉綏軍和八路軍三路人馬,在忻口匯合。炮兵集中部署在紅溝、南懷化、神池口幾處主攻方向,形成縱深三線防區。
這不是普通“支援”作戰,是拿炮兵當突擊步兵用。每發炮彈都帶著山西工廠的“絕版號”,打完就沒了。閻錫山清楚,太原一旦失守,他的地盤全沒了。炮兵能打多久,太原就能撐多久。
炮火壓住了日軍進攻節奏,但也把晉綏軍全線拉長,后勤嚴重吃緊。運炮彈的騾馬隊日夜不停,打完就回,來回無休。忻口成了個“無底洞”,兵在前頂,炮在后轟,后方工廠快成空殼。
10月6日,八路軍奉命加入作戰,晉綏軍十個團交由八路軍指揮。這不是協商,是實戰調配。到10月中旬,忻口防線終于封死正面突破口,日軍不得不調轉主攻方向。戰線穩了,炮管卻熱得發紅。
一個小時掉一個團
10月13日,忻口會戰正式爆發。拂曉,日軍集中飛機、坦克、火炮,主攻忻口西北的南懷化陣地。第一波就投下百余枚炮彈,爆炸波將前線陣地撕開。守軍死死頂住,陣地數度丟失又反攻收回。
一天之內,南懷化陣地三次易手。前沿部隊以連為單位輪換,負傷者用繃帶纏著繼續戰斗,補給靠人拉畜馱,從彈坑中穿越。八路軍115師685團凌晨抵達后直接加入反擊,無縫銜接。
10月15日,中路戰線形勢急轉直下。日軍兵力突增,試圖從正面強穿防線。第9軍軍長郝夢齡親自前往一線督戰,不幸中彈犧牲。
他是抗戰以來首位戰死的軍長。同時陣亡的還有第54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5旅旅長鄭延珍,前敵總指揮火線改為陳長捷。
這一日的忻口,一個小時內損失整整一個團兵力。紅溝谷地白天被奪,夜晚奪回,血戰成了常態。戰場從對峙轉向拉鋸,士兵輪換頻率低,平均作戰時間超過十小時。八路軍、中央軍和晉綏軍士兵混編上陣,只分左右前后,不分部隊番號。
炮火密度從上午下降至傍晚,代表晉綏炮兵開始力竭。彈藥儲備幾乎打空,部分陣地靠步兵肉搏維持。郝夢齡死后,戰場氛圍變得肅殺,士氣沒塌,但眼神都變了。
此戰后,日軍首次收縮正面攻勢,轉向包抄側翼。忻口主陣地撐住了,但戰損數字仍在上跳。紅溝和南懷化成了“易手之地”,每平一尺土地都帶著三層血。
三軍合力死守忻口
忻口的戰略意義不在“忻”,而在“口”。這是云中山和五臺山之間唯一的通道,日軍若穿過去,可直插太原腹地。10月初,中央軍、晉綏軍和八路軍首次同線作戰,陣地東西50里,一線排滿壕溝。
八路軍115師主力10月6日由五臺出發,第685團搶在日軍側翼展開。他們不打正面硬仗,專打側后、擾敵通信、夜間突襲。晉綏軍提供炮火支援,中央軍據守高地,三方兵種按段包干,首尾呼應。
毛澤東電令指出:支援山西作戰,展示團結誠意。閻錫山也破例將晉綏軍十個團交予八路軍指揮,交戰權屬第一次明文交接。彼時無統一指揮部,三軍靠電臺、驛路和戰地地圖聯動調整。
忻口戰線分為三段:西段為中央軍防區,中段炮火最猛,東段則由八路軍穿插阻敵。炮兵主力部署在中段,南懷化、神池口是交火頻點。作戰計劃按日更換,調整由衛立煌負責,指令每日通報至延安。
三支力量風格各異:中央軍持久穩扎,晉綏軍重炮掩護,八路軍靈活機動。忻口不是合編部隊打仗,但打出了合成作戰的格局。日軍判斷失誤,以為中國部隊“彼此掣肘”,結果每次進攻都遭三面夾擊。
戰后統計,八路軍參與忻口戰斗27次,傷亡500余人。115師、晉綏炮兵、中央軍步兵交替出擊,敵我戰線始終穩定在南懷化一線。雖沒擴大戰果,卻實打實擋住日軍北路主攻。
忻口守住了,但代價巨大。炮兵團的火炮基本打空,兵員減半。閻錫山的“家底”全壓在忻口,沒輸,但贏得也慘。從此,他再沒能力獨立指揮一次完整戰役。
這場仗不靠機槍,不靠戰術,靠的是各打各也能打出配合的中國軍隊。打完忻口,日軍才明白,中國的抗戰不是靠口號,是靠真打。
參考文獻:
- 吳志山.被動、猶疑與增兵:太原會戰中日軍作戰計劃的出臺與實施[J].民國檔案,2024,(04):130-142.
- 程績.忻口戰役:最激烈時一小時犧牲一個團[J].軍事文摘,2015,(17):68-70.
- 當年萬里覓封侯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戰爭中的華北忻口會戰,知乎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