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嫁給喪偶的農民做了孩子的后媽,苦盡甘來結局很美好
陳淑芬老師是一位重慶老知青,當年到黔江縣插隊落戶嫁給了一位喪偶的男人,做了一個娃兒的后媽,因為這事,陳淑芬的父母再也不準她進家門。有關陳淑芬老師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根據陳淑芬老師的講述,我編寫了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網絡
據陳淑芬老師回憶,她是1969年秋天和同學們一起在朝天門碼頭乘坐輪船離開重慶的,輪船到達涪陵后,再轉船到彭水,最終來到了黔江縣一個叫龍溪大隊的小山村,他們十名重慶來的同學被分派在龍溪大隊第二生產小隊插隊落戶,吳隊長安排重慶來的知青暫時住在了隊里的幾間破房子里,還安排他婆娘幫著知青們燒飯。
龍溪大隊是一個典型的小山村,哪里雖然貧窮落后,倒也山清水秀,風景還算不錯。看著簡陋的住房,再看看鄉親們的穿衣打扮,陳淑芬他們心中說不出是啥滋味,這里的實際情況比他們想象的還要貧窮落后,鄉親們只能是勉強解決溫飽。
安頓好了吃住的地方,重慶來的知青也要跟著社員們一起參加生產勞動。當時生產隊正在收玉米,吳隊長就安排知青跟著女社員在玉米地掰玉米,安排一部分男社員把掰完玉米棒的秸稈刨倒,年輕體壯的社員要把玉米秸稈和玉米棒挑下山坡,運送到場院。吳隊長雖然給知青們安排了最輕松的農活,可一天下來,他們還是累得腰酸背痛,回到住處連晚飯也不想吃了。
吳隊長看幾名女知青確實難以承受繁重的秋收勞動,過了幾天,他就安排女知青跟著老社員去打桐籽,讓她們慢慢適應農村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繁重的生產勞動。吳隊長的照顧和鄉親們的關愛令陳淑芬她們倍感溫暖,她們別無選擇,只能默默地接受現實。
第二年初夏,隊里為陳淑芬他們修建了新房子,成立了二隊知青點。新建的房子很寬敞,兩人住一間房子,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經過了半年多的勞動鍛煉,陳淑芬漸漸學會了干農活,也在漸漸適應著農村艱苦的生活。農村生活雖然很苦,可鄉親們的淳樸善良和熱情的確是令人感動。
那年初秋的一天中午,一場大暴雨不期而至,二隊記工員羅榮強的婆娘(媳婦)在收工回家時順便割了一簍豬草(喂豬的青草),因為雨太大看不清路,不慎跌入泄洪溝里溺水身亡,當時她的女兒羅小蘭還不到三歲。對于羅榮強的不幸遭遇,鄉親們和知青們都很同情。
二隊知青點就在羅榮強家房后,羅榮強的婆娘在世的時候,陳淑芬她們幾名女知青常到羅榮強家串門,羅榮強的女兒小蘭和女知青也很熟悉了,她看陳淑芬就叫嬢嬢,特別親。羅榮強的婆娘去世后,陳淑芬抱著羅小蘭哭了好久,這么小的孩子沒了母愛,她心疼。
自那以后,每天收工回來,陳淑芬都把羅小蘭叫到知青點來,陪著她玩,讓她在知青點吃飯,有時還摟著她睡覺。羅小蘭很可愛,陳淑芬特別喜歡她。
圖片來源網絡
1973年秋天,龍溪大隊得到了重慶江北紡織廠的招工名額,因為陳淑芬平時勞動積極表現比較好,吳隊長為陳淑芬爭取到了一個招工指標,陳淑芬竟然鬼使神差地將這個來之不易的招工指標讓給了別人。
那年冬季回重慶探親過春節,陳淑芬的母親問她為什么把這么好的機會讓給了別人?為什么不趁機早點回城來?陳淑芬如實把羅榮強家的不幸遭遇和她喜歡羅小蘭的情況告訴了她母親,她說羅小蘭這么小就沒了媽媽太可憐了,她想留在黔江照顧羅小蘭。
聽了陳淑芬的話,陳淑芬的母親氣得直哆嗦,她指著陳淑芬的額頭說:“你是不是瘋了?你要是敢有這樣的想法,這輩子就別想進這個家門,我就當沒生你這個……”
春節過后,還沒過元宵節,陳淑芬就離開重慶返回了黔江,一是她牽掛著羅小蘭,二是和父母鬧僵了,她不想天天和父母爭吵。她已經拿定了主意,就算父母不認她這個女兒,她也要留在黔江照顧羅榮強父女倆。
1974年秋后,頂著父母和同學們反對的巨大壓力,二十二歲的陳淑芬嫁給了比他大七歲的羅榮強,她做了羅小蘭的后媽,那年羅小蘭還不到七歲。
得到女兒已經和羅榮強結婚的消息,陳淑芬的父母氣得半死,他們趕到龍溪大隊,非要接陳淑芬回重慶不可。陳淑芬死活也不跟著父母回重慶,一氣之下,她母親打了她一巴掌,撂下一句從此斷絕母女關系的絕情話,哭著回重慶去了。
婚后的生活很融洽,陳淑芬對羅小蘭視如己出,羅榮強多次對陳淑芬說:“淑芬,你給了娃兒母愛,給了我父女倆一個完整的家,這輩子就算當牛做馬,我也不會讓你受一丁點兒委屈。”
一晃就到了1975年春天,在龍溪大隊插隊落戶的重慶知青除了一人抽掉到縣里當了干部,其他知青都陸續招工回到了重慶,龍溪大隊還剩下陳淑芬一名重慶知青。到了這個時候,她才感到了孤獨和失落,甚至開始后悔,后悔不該不聽父母的話,嫁給了羅榮強,她就成了真正的農民,連招工回城的資格也沒有了。
那年初秋,陳淑芬生下一個男孩,她給兒子起名叫羅江北,因為她從小就是在江北阿公家長大的,她很想念阿公阿婆。因為和父母鬧僵了,她也不好意思去看望阿公阿婆了。有了兒子,再加上繼女懂事又可愛,陳淑芬的心情好了很多,她想自己已經是一位母親了,丈夫對她又疼愛有加,在哪生活不是一輩子啊!
1981年春天,陳淑芬享受了知青待遇,她被安置到公社稅務所當了一名集市收費員,轉成了非農戶口,月月也能領工資了。她的兒子羅江北也轉成了非農戶口,吃上了國庫糧。令陳淑芬遺憾的是羅小蘭的戶口沒能轉成非農戶口,因為羅小蘭不是她的親生女兒,國家政策不允許。
第一個月開了工資,羅小蘭給重慶的阿公阿婆寄去了二十塊錢,給羅小蘭買了新衣服新書包,給羅榮強的父母也買了禮物,自己身上她卻沒舍得花一分錢。第二個月開了工資,她給父母寄去了二十塊錢,擔心父母不會要她的錢,她把錢寄給了姐姐,讓姐姐轉交給父母。
三年后,撤銷了人民公社,公社革委會改為鄉政府,當時鄉計劃生育辦公室需要一名計劃生育宣傳員,陳淑芬就被安排到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宣傳工作,經常下鄉蹲點。每次回龍溪村蹲點,她就會敦促羅小蘭認真學習,還幫她輔導功課。她說自己沒能考大學,這個愿望全都寄托在兩個孩子身上了。自從陳淑芬參加工作后,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了羅榮強一個人身上,種責任田,照顧孩子學習,洗衣服做飯都是他一個人承擔,羅榮強從無怨言,有時做了好吃的,還騎上自行車給陳淑芬送到鄉里去。
羅小蘭初中畢業后不想去讀高中了,陳淑芬就對她說:“羅小蘭,你要是不去讀高中,你要是不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以后就別叫我媽……”
在陳淑芬的逼迫鼓勵下,羅小蘭讀了高中,最終考上了重慶郵電學院。1996年,羅江北考上了西南農學院,也就是后來的農業大學,兩個孩子都考了大學,陳淑芬很欣慰,她也很想回重慶看看父母,可姐姐說母親還不想見她,要不讓江北回家看看阿公阿婆吧。
那年秋天,陳淑芬和羅小蘭送羅江北去上大學,她把羅江北帶到父母家門口,想讓羅江北一個人去見他阿公阿婆。羅小蘭看弟弟有些難為情,她正想帶著弟弟去見阿公阿婆,陳淑芬的姐姐突然迎了出來,她拉著兩個娃兒走進了家門。來到陳淑芬母親面前,還沒等大姨介紹,羅小蘭拉了一下弟弟,姐弟倆一起跪在的阿婆面前。
就這樣,相隔二十二年父母才原諒了陳淑芬,才讓她進家門。陳淑芬和母親抱頭痛哭一場,她總算得到了父母的原諒,二十二年的恩怨也都化作了云煙。
給兒子辦理完報名入學手續,陳淑芬要回黔江了,她母親拉著她的手說:“再回來時,帶他一起來吧……”陳淑芬的母親說的那個他,就是陳淑芬的男人羅榮強。
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陳淑芬和羅榮強都生活在重慶,她夫妻倆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同學聚會的時候,有人問陳淑芬:“淑芬,嫁給羅榮強你后悔嗎?”陳淑芬一臉幸福地說:“我憑什么后悔呀?自從嫁給了羅榮強,我就成了他手心里的寶,他沒讓我受過一點委屈,沒對我發過一次脾氣,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有啥后悔的。”
羅榮強兌現了一輩子都不會讓陳淑芬受委屈的諾言,陳淑芬成了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有關陳淑芬大姐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就給大家講到這吧,在這里也衷心祝福陳淑芬大姐和她老伴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快樂到永遠。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陳淑芬大姐真情講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