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個朝代都逃不過由盛轉衰的劫數,曾經在中國北方統治了數百年的強大民族,他們的朝代被滅之后,人也跟著消失了。
這個民族就是契丹族,曾經建了一個強大的王朝史稱:遼朝,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出現過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而他們的王朝在滅掉之后,民族已經很活躍。
但是,建立遼朝的契丹族不一樣,人跟著朝代都消失了,那他們到底去哪了呢,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DAN技術,在中國一個偏遠的地方找到了他們。
1. 契丹族的崛起
契丹族屬于東胡族系,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最初在遼寧、內蒙古一帶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騎射為生,民風勇猛剽悍,但由于部落分散,一直未能凝聚成強大的力量。
唐朝時期,契丹與中原王朝有了密切接觸,成為唐朝的藩屬,唐朝設立松漠都督府,對契丹進行管理,還授予其首領官職,然而,契丹人并非完全臣服。
他們在歸順與反叛之間徘徊,始終保留著自身的獨立性,唐朝末年,中原大地陷入混亂,王朝的衰落為契丹的崛起提供了契機,此時,契丹內部出現了一位極具雄才大略的人物。
那就是耶律阿保機,阿保機出身于迭剌部的貴族家庭,年少時便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深受族人的擁護與愛戴,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他在部落中嶄露頭角。
最終成為迭剌部的首領,阿保機深知,若要讓契丹走向強大,就必須結束部落分散的局面,于是,他通過聯姻、結盟以及武力征服等手段,逐步統一了契丹各部。
公元907年,阿保機正式稱帝,建立遼國,定都上京,建國后,他借鑒中原王朝的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權,同時巧妙地保留了契丹的傳統習俗,形成了獨特的“二元體制”。
為了更好的發展契丹族的政治文化,他開始重用漢人官員,積極學習中原的農業和文化制度,能剛好的將契丹族文化發展下去,還創造了契丹文字,極大的推動契丹文化的發展。
遼國的建立,標志著契丹族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其疆域不斷拓展,東起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抵貝加爾湖,南達河北中部,成為當時東亞地區最為強大的帝國之一。
這種體制使遼國能夠有效統治多民族、多文化的龐大帝國,經濟方面,契丹人在保留游牧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業,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2. 沒落直至消失
但盛極必衰,12世紀初,遼朝在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統治下走向衰落,天祚帝沉迷享樂、荒廢政事,國內政治紛爭頻繁,奸佞當道,吏治腐敗。
與此同時,底層百姓因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而此時,完顏阿骨打領導的女真族崛起,他們不堪契丹的壓迫與剝削,于1114年起兵反遼,并在第二年建立了大金國。
在遼金戰爭中,遼國節節敗退,1125年,遼朝首都上京被攻破,天祚帝南逃,最終被金軍俘虜,遼朝宣告滅亡,遼朝滅亡后,契丹民族并未立刻消失。
他們開始復雜的分散和融合的過程,一部分的皇室契丹族向西遷移,建立了新的新的政權,那就是西遼,他們依舊延續著契丹族人的文化和習俗,但是,隨著蒙古帝國的崛起。
西遼于1218年被蒙古軍所滅,這部分契丹人也逐漸融入當地民族,留在中原地區的契丹人,在金朝和元朝的統治下,被調往各地駐守或參與戰爭,長期生活在漢人居住區。
還有一部分契丹人北徙至蒙古高原,成為蒙古族的一部分,政治上,契丹人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地位和權力,成為其他民族的附庸,難以維持獨立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傳統。
經濟上,政治的不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他們陷入經濟危機,與其他民族的經濟競爭也加劇了生存壓力,文化上,契丹文化與漢文化等不斷融合,逐漸失去原有的獨特性。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曾經輝煌一時的契丹族逐漸衰落,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遼朝的消失也伴隨著契丹族人的消失,自那以后再也沒有契丹族人的蹤跡。
3. 契丹族的影子
2004年,云南施甸縣的一座古寨里,村民們像往常一樣勞作,寨子里老人總說,自家祖先來自遙遠的北方草原,墻上掛著的“耶律”牌位,還有世代相傳的特殊祭祀儀式。
都在訴說著一段神秘往事,然而,這看似古老的傳說,直到DNA技術叩開科學大門,才逐漸顯露出驚人的真相,彼時,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聯合。
準備開展少數民族基因研究項目,科研團隊在收集云南“本人”群體的血液樣本時,意外發現這些自稱契丹后裔的村民,Y染色體單倍型與內蒙古達斡爾族高度相似。
達斡爾族一直被學界認為是契丹族的后裔,這一發現,讓塵封百年的契丹往事在基因圖譜中蘇醒,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們將云南“本人”線粒體DNA與遼代契丹人遺骸進行比對。
當實驗室的熒光圖譜顯示出驚人的匹配度時,研究人員意識到,他們找到了契丹族消失之謎的關鍵拼圖,原來,13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西遼滅亡后。
部分契丹人跟隨蒙古軍隊遠征云南,駐守邊疆,為躲避戰亂和民族壓迫,他們隱姓埋名,將契丹姓氏改為“莽”“蔣”“阿”等,融入當地民族。
在施甸縣的契丹后裔家中,還珍藏著記載著先祖事跡的《青牛白馬圖》和《耶律阿保機傳》,這些珍貴的手抄本印證了基因研究的結論。
當地老人展示著祖傳的契丹文字刺繡和彎刀,雖然早已不再使用契丹語,但每年祭祀時,他們仍會用獨特的儀式祭拜“遼祖”,DNA技術的發展。
不僅讓消失數百年的契丹后裔重現人間,更揭示了中華民族血脈交融的壯麗史詩,曾經馳騁草原的契丹鐵騎,如今以另一種方式在彩云之南延續。
他們的故事告訴世人,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民族的記憶和血脈,都能在科學的探索中找到回響,這份跨越時空的基因密碼,是契丹后裔尋根問祖的憑證。
參考資料:
探索遼代契丹族“集體失蹤”之謎.沈陽日報.2010-12-13
契丹人消失之謎.尋根.2006年03期
達斡爾族不是契丹后裔——對...斡爾族DNA研究的幾點看法.華西語文學刊.2013年01期
DNA揭開契丹族失蹤之謎.百科知識.2005年02期
吉林大學將對遼代契丹貴族進行DNA“驗尸”.大眾科技報.2003-09-04
云南“本人”與北方達斡爾人和契丹民族淵源通考.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