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春天,北京植物園里多了一個瘦高的身影。他戴著眼鏡,動作略顯笨拙,提著水壺給花草澆水,偶爾蹲下拔草,動作生疏卻認真。
周圍的同事知道他的身份,但沒人點破。這個人是愛新覺羅·溥儀,曾經的宣統皇帝,如今的新中國公民。
他的一生就像被揉皺又展平的歷史書頁,折痕里藏著紫禁城的琉璃瓦、偽滿皇宮的檀木椅,也沾著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煤灰和植物園泥土的腥氣。
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于北京醇親王府,是攝政王載灃與嫡福晉瓜爾佳·幼蘭之子。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相繼病逝,3歲的溥儀被推上皇位,年號“宣統”,成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由其父載灃攝政。
登基大典上,他哭喊著要回家,父親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別哭,別哭,馬上就完了!”這句哄孩子的話,被大臣們視作不祥之兆。
果然,三年后清朝滅亡,溥儀成了紫禁城里的“關門皇帝”。
他在紫禁城內依然穿著龍袍,吃著滿漢全席,享受著皇帝般的待遇。
紫禁城的十六年,他習慣了“傳膳”時三十多道菜肴的排場,卻不知道一碗米多少錢;他賞賜臣子隨手就是翡翠扳指,卻從未摸過一枚銅錢。
直到1924年,馮玉祥的士兵沖進紫禁城,他才意識到自己早已不是天下之主。
被趕出宮后,溥儀住進天津租界,也是這里他才在當鋪掌柜的算盤聲里,第一次聽見銀元叮當的價碼。
在天津張園的七年寓公生活,他依然保持著“皇帝”的做派:英國進口西裝要定制十二套,德國獵犬配專職獸醫,連抽的香煙都得裹著金箔紙。
錢從哪來?靠的是偷偷變賣從宮里帶出的字畫——王羲之的《曹娥碑》、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些我們視如千年珍寶,在他手里不過只是為籌措復辟經費的籌碼。
溥儀在天津與遺老遺少密謀復辟,日本特務嗅到他的不甘,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趁機拉攏,以“恢復祖業”為誘餌,騙其前往東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溥儀在日方“護送”下潛赴東北。次年3月,他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年號“大同”,淪為日本傀儡。
1934年,日本將偽滿洲國改為“帝國”,溥儀第三次稱帝,年號“康德”。他身著日本設計的元帥服,簽署《日滿議定書》,將東北主權拱手讓人。
關東軍通過“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監視其一舉一動,甚至要求溥儀“每日向東京方向鞠躬”。
他在名義上統治東北,實則連出門散步都要日本人點頭。一次,他悄悄對蒙古王公德王抱怨日本人跋扈,第二天關東軍便上門質問。他嚇得連夜寫悔過書,從此再不敢多說一句。
期間,婉容因長期壓抑與人私通生子,嬰兒被溥儀下令處死,婉容精神崩潰,淪為鴉片癮者;溥儀則沉迷占卜,終日惶恐日本“滅口”。
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逃亡途中被蘇聯紅軍俘虜,押往西伯利亞關押五年。為求庇護,他多次寫信向斯大林表忠,甚至變賣隨身珍寶賄賂蘇方。
1950年回國時,他以為會被槍斃,新中國并沒槍斃這個末代皇帝,將其關入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學習。
十年間,他從連鞋帶都不會系的“皇帝”蛻變為能挑水種菜的普通人。1959年,他獲特赦成為公民。
特赦后的溥儀后來被安排到植物園工作。第一天上班,他連掃帚都不會拿,同事手把手教他。澆水時總把花淹死,老職工也不惱:“慢慢來,澆多了根會爛。”
他漸漸明白,勞動不是懲罰,而是活著的意義。
幾個月后,他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資——60元。拿到工資那時,他反復數著鈔票,像我們孩子數壓歲錢一樣。
六十塊錢在當年是什么概念?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平均月工資約44元,普通工人多在15至30元之間。溥儀的工資幾乎是普通工人的兩倍。
但對他來說,錢的意義遠不止于此。過去的他,坐擁紫禁城萬千珍寶,卻連一塊銀元都沒親手摸過;如今,他能用自己掙的錢買任何東西。這種自由,比他當皇帝時更真實。
拿到錢的那天,溥儀去了百貨商店。他先買了一床新被子。
在紫禁城時,他的被褥是絲綢和名貴棉花制成,觸感如云;戰犯管理所的十年里,他睡的是粗糙的棉布被,扎得皮膚發癢。
新買的被子算不上奢華,但足夠厚實。他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像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的那樣。這床被子,是他獨立生活的開始。
剩下的錢,他買了糖果和點心:牛奶巧克力、水果硬糖、蘇式糕點、京八件……旁人看來,這或許有些奢侈,但溥儀有自己的理由。
紫禁城里的童年,糖果是孤獨時的慰藉。御膳房的點心用料講究,味道刻在他記憶里。
如今,他用自己的錢買糖,不必看人眼色,也不必顧忌“皇家體面”。剝開糖紙的瞬間,甜味在舌尖化開,仿佛舊時光也跟著活了過來
有人問他:“當過皇帝的人,怎么適應這種日子?”他說:“過去我眼里只有自己,現在才知道,普通人過日子有多難。”
他不再提“朕”,說話帶著京腔,和鄰居下棋能吵得面紅耳赤。
1962年,他娶了護士李淑賢。婚禮上沒擺酒席,只請朋友吃了頓飯。新娘說:“我看中的是他踏實。”
有次路過故宮,他盯著神武門發呆。工作人員邀請他進去看看,他擺擺手:“那地方買票才能進,我現在是公民了。”轉身去合作社買了包煙,火柴劃了三次才點著。
溥儀晚年寫《我的前半生》,用鋼筆一字一句謄抄。稿費攢下來,他給妻子買了塊手表。李淑賢戴表時,他笑得像個孩子:“這是我掙的錢。”曾經的皇帝,終于懂了什么是“過日子”。
那60元工資的花法,成了他一生的縮影。買被子,是向新生活的投誠;買糖果,是對舊時光的告別。當普通人談論“瀟灑”時,說的是肆意揮霍;而溥儀的瀟灑,是放下龍袍拿起掃帚,是在戰犯管理所學會擠牙膏,是用勞動換來的第一口甜。
1967年,溥儀因尿毒癥去世。骨灰最初放在八寶山,1995年遷到清西陵旁的華龍陵園。陵園工作人員說,常有游客對著墓碑感慨:“這皇帝當得真慘。”
但或許,他更愿意被記住另一個身份——編號981的植物園員工,每月領60元工資,活得像個真正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