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鑄黨魂:從西柏坡再出發,續寫時代新篇章
西柏坡,這座太行山東麓的小山村,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密碼。70多年前,黨中央從這里出發“進京趕考”,開啟了新中國建設的新紀元;70多年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更需從西柏坡精神中汲取力量,熔鑄新時代的黨性之魂,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續寫輝煌。
西柏坡
一、西柏坡精神的歷史底色與時代價值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勝利的前夜作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論斷,強調“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一精神的誕生,既是對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的高度總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勝利政黨永葆先進性的深刻憂思,對人民政權長治久安的深遠考量。
在新時代,西柏坡精神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疫情防控到科技創新,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例如,石家莊平山縣通過“以紅帶綠”發展模式,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2024年西柏坡村集體收入超50萬元,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這種實踐正是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
西柏坡
二、以“兩個務必”為引領,筑牢黨性根基
1. 謙虛謹慎:在勝利中保持清醒
西柏坡時期,黨在勝利面前保持高度警覺,制定“六條規定”,嚴防驕傲自滿情緒。進入新時代,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成就,黨員干部更需以“歸零”心態接續奮斗。正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與落實,正是對“不送禮、少敬酒”等紀律要求的延續與升華。
2. 艱苦奮斗:在征程中砥礪前行
艱苦奮斗是西柏坡精神的鮮明標識。從革命年代的土坯房指揮所,到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戰場,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苦干實干精神攻克難關。例如,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用60年時間將沙地變為林海,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中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這些都是艱苦奮斗精神的生動寫照。
西柏坡
三、在新征程中踐行“趕考”初心
1. 堅持人民至上,凝聚奮進力量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一心為民”。土地改革時期,黨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實現“耕者有其田”,贏得億萬農民的支持。新時代,石家莊移動公司傳承這一精神,在平山縣合河口村開展幫扶工作,通過贈送紅薯苗、修建灌溉設施等舉措,幫助村民增產增收,用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 勇于自我革命,永葆政治本色
西柏坡時期,黨通過健全黨委制、加強紀律建設,為執政奠定基礎。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從打虎拍蠅到制度治黨,從黨史學習教育到主題教育,黨始終以自我革命精神解決自身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必須始終保持刀刃向內的勇氣。
西柏坡
四、跨界融合:讓西柏坡精神煥發新活力
1. 紅色教育與青年成長
石家莊市創新“紅色教育+青年實踐”模式,組織青少年“重走趕考路”,通過紅色劇本殺、AR技術體驗等形式,讓革命精神在青年心中扎根。例如,2024年全國809所高校的1000支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深入基層宣講西柏坡精神,覆蓋群眾超1500人次。這種“青言青語”的傳播方式,使紅色基因在代際傳承中不斷煥發新生。
2. 鄉村振興與文化賦能
西柏坡村通過打造民俗村、推出紅色體驗項目,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動力;淑閭村以“博士農場”為載體,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農業育種,帶動村集體增收47.5萬元。這些實踐表明,西柏坡精神不僅是精神旗幟,更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能。
西柏坡
五、永遠在路上:續寫時代新篇章
從西柏坡出發的“趕考”之路,本質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新時代,我們既要傳承“兩個務必”的優良作風,也要發揚“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正如涿州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搶抓機遇,吸引71家央企落地,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435.8億元,用實干詮釋“趕考”精神的時代內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當以西柏坡精神為指引,熔鑄黨性之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支持原創,本文轉自【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官網http://www.hongsehebei.com/news/show-6488.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