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中國、印尼、泰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和柬埔寨駐法蘭克福名譽領事等中外嘉賓出席龍舟賽點睛儀式。 依 琳攝
圖片說明:
龍舟賽開幕式上,“楊家將戰(zhàn)鼓”演奏引爆全場。依 琳攝
圖片說明:
龍舟賽隊伍正奮力揮槳、破浪前行。劉仲華攝
本報駐德國特派記者 劉仲華 郭梓云
今逢端午憶家鄉(xiāng),夢里龍舟過水鄉(xiāng)。在端午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5月24日,由法蘭克福美龍運動文化協(xié)會和中德文化藝術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第二屆法蘭克福國際龍舟友誼賽在美因河上舉行。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泰國等地的17支龍舟隊乘風破浪、奮勇爭先,沉浸式體驗龍舟文化。活動現(xiàn)場還舉行了各國傳統(tǒng)歌舞表演,讓各國民眾體驗到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4支晉級隊伍在“歐洲客廳”激烈角逐
春日的美因河畔綠草如茵,碧波蕩漾。寬闊的河面上,龍舟靜臥水面,岸邊龍舟隊員正積極熱身,蓄勢待發(fā)。德國法蘭克福的全稱是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城市依水而建,橋梁眾多。在城市地標法蘭克福鐵橋上,寫著希臘語銘文,“在深紅海面上揚帆遠航,去往說其他語言的地方”。水陸空交通便利的法蘭克福素有“歐洲客廳”的美譽,各國僑民眾多,多元文化繁盛。
24日的龍舟賽吸引了中德政商界代表、華僑華人、當?shù)厥忻竦冉f人到場,共同見證這一融合體育競技與文化交流的盛事。上午9時,在氣勢雄壯的“楊家將戰(zhàn)鼓”演奏后,龍舟賽正式開幕。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黃昳揚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賽事呈現(xiàn)“三大亮點”,一是水上“朋友圈”不斷擴容,吸引世界各地近500名運動員報名參賽。特別是兩支美國代表隊專程趕來加入,令這場跨越國界的水上友誼賽匯聚起越來越大的“朋友圈”。二是文藝展演更加豐富。來自中國陜西、湖北等地的藝術團和來自泰國、柬埔寨、印尼的藝術家們聯(lián)袂為觀眾帶來特色演出。三是經(jīng)貿(mào)交流合作平臺加速形成。本屆活動得到法蘭克福多家企業(yè)支持。龍舟賽正超越單純的體育賽事,成為中德經(jīng)貿(mào)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上午10時,隨著點睛儀式的舉行,比賽正式鳴槍開賽。美因河上,17支參賽隊伍奮力揮槳、破浪前行,鼓點激越,口號鏗鏘,現(xiàn)場氣氛緊張熱烈。經(jīng)過一天的激烈角逐,下午6時,萬眾矚目的決賽正式舉行。水面上4支晉級隊伍鼓聲震天、爭先恐后。意大利華人龍舟隊一馬當先,法國飛龍隊緊隨其后。在整齊有力的鼓點指揮下,意大利隊保持優(yōu)勢,頂住了法國隊縮小距離的沖擊,率先沖過終點線,摘得專業(yè)組冠軍。
據(jù)了解,意大利冠軍隊由羅馬華人龍舟隊與普拉托兄弟龍舟隊聯(lián)合組成,盡管成員來自不同地區(qū),卻展現(xiàn)出極高的默契與團隊精神。意大利普拉托兄弟龍舟隊負責人陳偉勇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對我們而言,勝負并非最重要的。通過龍舟,我們不僅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增強了海外華人的凝聚力,這才是最大的意義。”
“龍舟讓我們收獲了愛情”
在美國快樂龍舟俱樂部的帳篷門口貼著龍舟隊口號——探險、友誼和快樂。在本次比賽中,快樂龍舟隊憑借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功闖入決賽并獲得第四名。快樂龍舟隊教練琳達向《環(huán)球時報》記者介紹,本次龍舟隊成員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各州,雖都是快樂龍舟俱樂部成員,但很多隊員是第一次見面。“就像我們的隊名一樣,獲得快樂、結交朋友才是我們的最大目的。”這支隊伍所有成員年齡均超過60歲,但他們的熱情爽朗讓人忽略了年齡,成為現(xiàn)場最亮眼的存在。
琳達說,她的女兒在上海工作,經(jīng)常向她講述在中國的有趣故事,因此她對中國印象非常好。“是龍舟讓我保持活力!”隊員凱倫已經(jīng)71歲,仍然精力充沛,活力滿滿。她和丈夫德莫特一同前來參加比賽。凱倫已經(jīng)是劃龍舟15年的老手,德莫特在妻子的帶動下,終于在法蘭克福開啟了自己的賽龍舟首秀。德莫特說:“中國有劃龍舟的傳統(tǒng),美國很多人愛好劃船,雖然距離遙遠,但人們因為相同愛好相聚。”據(jù)了解,該俱樂部曾組織隊員參加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布拉格等地舉辦的龍舟節(jié)。
“龍舟讓我們收獲了愛情”,琳達·奎斯特和約翰·奎斯特向《環(huán)球時報》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浪漫故事。十幾年前,琳達的前夫去世后,她通過賽龍舟重新找到生活樂趣。“當時我看到有人在河里劃龍舟,覺得很有意思,于是上網(wǎng)搜索了這項運動,并加入了離我最近的快樂龍舟俱樂部。”10年前,剛認識琳達的約翰在她的推薦下也加入了龍舟俱樂部。“通過龍舟練習和比賽,我們加深了感情,并最終走到一起。現(xiàn)在龍舟已經(jīng)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約翰笑著說。
在龍舟賽現(xiàn)場,德國烏爾姆多瑙龍隊歡聲笑語不斷,氣氛熱烈。這是一支很有趣的隊伍,隊員年齡跨度從14歲到70歲,既有烏爾姆龍舟俱樂部成員,也有中文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我們都盡了全力,所以非常滿意我們的表現(xiàn)!”隊伍教練瑪麗亞·羅茲說,“賽龍舟不分年齡、經(jīng)驗和力量大小,只要有意愿,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最重要的是大家團結協(xié)作,共同努力做一件事帶來的快樂勝過一切。”瑪麗亞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她喜歡上龍舟已有20年,曾跟隨龍舟俱樂部到訪中國北京和上海等地,跟中國龍舟愛好者對話交流。“龍舟賽是了解中國文化很好的方式。除了龍舟,活動現(xiàn)場還有中國美食、精彩節(jié)目、穿著漢服的中國觀眾,非常有趣,下一屆我也不會錯過!”
“龍舟比賽非常直觀易懂,是一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德互相了解的好平臺。”烏爾姆中文學校校長劉姍姍說。她是烏爾姆多瑙龍隊的組織者,正是通過龍舟比賽,她和瑪麗亞成為好朋友。“不同國家的人因龍舟而結緣,成為一個同心協(xié)力的集體,讓人覺得非常和諧美好。”正是有很多像瑪麗亞、劉姍姍這樣的龍舟愛好者,通過參加龍舟活動,組建龍舟俱樂部、組織龍舟比賽,才將龍舟文化的種子播撒至全球各地。
集視覺、聽覺與味覺于一體的“亞洲文化嘉年華”
“這個充滿活力的盛會不僅展現(xiàn)了賽龍舟豐富的傳統(tǒng),也體現(xiàn)了團結與文化交流的精神。”泰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納蓬·拉特皮帕特在龍舟賽上表示,“今年泰國隊首次參與龍舟賽,體現(xiàn)了團隊合作、友誼和友好競爭的價值觀,更象征著我們致力于促進友誼與相互理解的承諾。”
印尼駐法蘭克福總領事安東尼·特里安托羅向龍舟賽表示熱烈祝賀,“今年法蘭克福的印尼社群通過傳統(tǒng)舞蹈表演,為這一盛會增添了多元文化色彩”。他說,印尼雅蓬舞生動展現(xiàn)了巴達維亞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在服飾、節(jié)奏、動作與戲劇表現(xiàn)方面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
柬埔寨駐法蘭克福名譽領事查萬·穆特表示,本次龍舟賽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法蘭克福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文化多樣性,更是亞洲國家間友誼、團結與合作的象征。柬埔寨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送水節(jié)”與端午節(jié)有異曲同工之妙,每年金邊和暹粒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賽。“在當前地緣政治背景下,團結與合作尤為重要,希望龍舟賽為大家?guī)砹α俊⒑推胶托判摹!?/p>
水上奮楫競渡,岸上精彩紛呈。龍舟賽不僅是競技體育的舞臺,更是一場多元文化的盛宴。比賽間隙,河岸邊搭建起極具民族風情的文藝演出區(qū)域,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欣賞。來自中國陜西神木的“楊家將戰(zhàn)鼓”聲勢浩大、氣貫長虹,鼓聲與水聲交織,為賽事增添了濃烈的節(jié)日氣氛。湖北省演藝集團帶來的民樂合奏《盛世國樂》旋律悠揚,贏得陣陣掌聲;民族舞蹈《鳳舞楚天》的演員們衣袂飄飄,姿態(tài)輕盈,靈動間勾勒出一幅幅荊楚風韻畫卷,讓人仿佛穿越至長江流域的古老時空,盡顯荊楚文化之美。
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演出同樣精彩紛呈。泰國演員帶來的泰拳表演剛勁有力、氣勢如虹,點燃全場激情;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藝術家呈現(xiàn)的傳統(tǒng)舞蹈婀娜多姿、溫婉靈動,展現(xiàn)出濃郁的東南亞民族風情。多國藝術團隊同臺獻藝,令現(xiàn)場觀眾充分感受到文化交融的魅力,也為龍舟賽注入更多情感與人文底蘊。
除了舞臺演出,現(xiàn)場豐富的美食與非遺體驗活動同樣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駐足參與。陜西的肉夾饃、涼皮,福建的魚丸,天津的煎餅果子,北京的冰糖葫蘆香氣撲鼻,令人食欲大開。非遺攤位上,澆糖畫、剪紙、風箏制作、哪吒玩偶等傳統(tǒng)工藝琳瑯滿目,孩子們歡笑嬉鬧,爭相體驗。美因河畔在這一天儼然成為一場集視覺、聽覺與味覺于一體的“亞洲文化嘉年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