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些樂園的打造及運營更持久,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撰文丨亦倫
編輯丨銳裘
還有一個月,位于金山的樂高樂園就將正式開園,與在川沙、“滬齡”9年的迪士尼遙相呼應。
加上正在裝修升級的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原錦江樂園)、已確立落戶崇明島籌建中的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你忽然發現:上海已經不知不覺成了全國主題樂園最密集的城市。
四個國際IP,四種體驗模式,散落在上海四個區域,無意間構成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上海樂園矩陣”。
這場“大樂園計劃”的背后,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強力協調、文旅戰略的高度聚焦,以及對“快樂經濟”新增長點的深度試驗。但問題也隨之而來:身為樂園的“買單者”,普通市民們、游客們真的需要這么多樂園嗎?
這個“市場供需”問題背后,也許值得我們以樂園出發,探討城市空間、IP經濟學,公共消費與生活感知等更深層的話題。
那么首先,讓我們先從這幾個主題樂園的定位說起。
打開上海地圖,一個不規則四角形的“樂園矩陣”躍然紙上,從近郊到遠郊,從內陸到海島,四大主題樂園形成“遠郊分布環”。
從地圖上看,新增設的三大主題樂園,分布在上海城市邊緣,形成三角形狀態,而錦江樂園因修建時間久遠,當下隨著上海城市化拓展,現在反而占據了“地段優勢”。
這些選址并非巧合——土地價格低、可開發空間大、政府支持強,是現實理由;但它們更代表了一種城市功能的再布局,增加遠郊娛樂消費、短途旅行、家庭度假的機會,構建“周末目的地”。
上海迪士尼樂園不知不覺已經開業近9年,是當下上海當之無愧的“頂流”。
上迪面向全年齡段人群,迪士尼通過沉浸式故事講述、特色各異的龐大IP家族、標志性娛樂項目及表演等,全天傳遞“不分年齡的歡樂體驗”。為了提高人們來樂園的“復購率”,持續擴建園區、更新游樂設備。從2018年開幕的“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員”主題園區,到2023年底開幕的“瘋狂動物城”主題園區,而三期項目的擴建計劃已經排到了2050年。
上海迪士尼 ?VCG
上海樂高樂園也是中外合資,其中一家投資公司實控人便是金山區國資委。總投資超88億元,主打“沉浸式親子互動體驗”,主打2-12歲親子家庭客群,所以園區內90%的游樂設施都“老少皆宜”。園區設計融合了海派文化以及江南水鄉元素,建設的六大主題園區里還有中國獨家“悟空小俠”景區,讓人耳目一新。
目前園區的定檔開業時間為:2025年7月5日
?樂高集團
今年初,上海錦江樂園官宣要閉園升級改造,牽手華納兄弟打造亞洲首座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上海),目前,全球僅倫敦、東京兩座“制片廠之旅”。目標人群覆蓋中青年群體(以IP粉絲為主),會通過還原電影拍攝場景、展示道具與服裝、揭秘特效技術,帶領游客深入魔法世界的誕生過程。
預計開園時間為:2027年
原上海錦江樂園(陸續拆除中)
在崇明長興島,上海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投資超24億、占地290畝。園區規劃了5個主題游樂區域,還原了多個《小豬佩奇》動畫片的經典場景,并結合島上生態環境和地理特色,打造了豐富多彩的戶外互動項目、主題演藝等,以保障游園趣味性。
預計開園時間為:2027年
可以發現,這4座樂園都有一些共同點:自帶國際IP大流量,打造樂園度假區商業綜合體,生態涵蓋酒店、餐飲、零售、娛樂等,進行全產業鏈閉環運營創收。
為了規避同質化,在激烈的商業樂園競爭中脫穎而出,每一座樂園都根據自身IP特點、地域文化、樂園設備等做了融合創新,打造一體化的快樂場域。
實際上,這并不是上海40年以來第一次進入“主題樂園”高峰期。追溯到90年代,上海彼時一連引進包括“美國夢幻樂園”等近5個主題樂園,但都只是風光片刻,不久后便黯然退場。
曾經的美國夢幻樂園
如今主題樂園再次來襲,定位與模式和多年前全然不同:以世界級超大IP為主題,增加故事性體驗性,也提升文化價值和娛樂性,更是增加“夢幻般的主題”,在現實里為年輕人制造一個巨大的夢幻泡泡。
這對于商業活力較低的遠郊區域來說,引入主題樂園帶來的溢出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吸引來自全市乃至全國的注意,具有消費力的客流,以及創造一條全新的文化旅游消費鏈條。
以上海迪士尼為例,它為整個川沙地區帶來的可不只是園區門票:迪士尼小鎮年客流超千萬,零售和餐飲成為IP延展的主陣地;周邊酒店、交通升級讓川沙從“城市邊緣”變成“親子高頻地”。
?浦東發布
一位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己一家(2大人1兒童)去上海迪士尼的游玩費用,樂園門票、早享卡、快速通、樂拍通等費用支出近4000元,加上園區內餐飲、購物等,共計花費超過5000元。再加上往返上海的交通、住宿,樂園以外的餐飲、購物花銷,一家三口“三天兩夜”的的花銷便有近萬元。
“樂園門票+住宿交通+餐飲零售+娛樂體驗”像是4根互有連結的擎天柱,牢牢地支撐迪士尼每年近百億的營收,并給當地文旅帶來持續的經濟活力。而這種模式在樂高樂園上得到復制:
除了主題樂園外,新金山投資控股集團攜手愛琴海集團于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內開發了“愛琴海·濱紛里”,打造國內首個國際IP樂園旗艦商業,中心廣場與樂園入口無縫銜接,7.4萬㎡的立體空間可謂樂園商業界數一數二的手筆。吸引入駐品牌超100個,其中不乏首店品牌、定制門店。
?文旅金山
據悉,整體建筑延續了樂高標志性的多巴胺色彩風格,并采用了半開放式Mall+主題街區的復合形態。商業體量和品牌數量雙升級,通過打造流量互享的沉浸式體驗場景,讓“樂園+商業”的模式持續提振消費。
所以說,樂園落地帶來的不只是單一的消費,而是城市板塊經濟的結構性重組。但建得多不等于留得住,這些樂園最終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日常,還需要另一個維度的觀察。
現實問題是,不是所有IP都像迪士尼那樣,自帶無限敘事的創造力,也不是每個樂園都能構建一個可反復進入的“夢境”。
在目前所有落地上海的樂園中,迪士尼是唯一具有“內容更新自驅力”的IP系統:從漫威到皮克斯、從瘋狂動物城到蜘蛛俠,每年都有新角色、新故事、新主題,這保證了每個園區都能有機會持續在園區內容和規模上擴容,真正實現“用戶復購”——為新內容、新故事、新夢境復購。
?Disney
相較于迪士尼樂園,其他幾座樂園,在未來可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挑戰:
樂高樂園主打親子體驗,但其IP本質上是“靜態玩具體系”,即使引入“悟空小俠”等本地內容,也依賴硬件設備更新,缺乏真正的敘事延展能力。樂高很強,但樂園的“可持續吸引力”仍未經過驗證。
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則并非環球影城,它更像是“經典回憶的沉浸再現”——對核心粉絲具強吸引力,但內容停留在已有IP電影宇宙中,缺乏新的情節推動與角色變遷,難以長線“召回”本地客群。
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瞄準低齡兒童,強調自然互動與家庭陪伴場景,具備“第一次打卡”的吸引力,但能否承接孩子成長、持續吸引家庭回訪,仍存疑。
這些樂園有各自的受眾和玩法,也具備初始流量的基礎,但樂園不是一次性產品,而是一種能不能“進入你生活”的長期模式。真正讓城市“吃得下”的,不是項目多大、造價多高,而是它能不能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會再次想起的地方。
寫下這些思考,是希望這些主題樂園的打造與運營可以更持久一些,我們當然樂于見到上海的“娛樂經濟”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90年代“主題樂園們頃刻崩塌”的記憶歷歷在目。
今天,我們一邊感嘆錦江樂園摩天輪的拆除,一邊仍會對規劃中的哈利波特制片廠園區心有疑慮,畢竟IP費用是天價,如果錢沒有花在正確的地方,那老園區、以及那些城市遠郊地區,依然走不進人們的生活。
只有當樂園可以反復被使用、被談論、被路過,它才不再是一個異地景點,而是城市的一部分。
* 部分圖源:各大樂園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