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指揮中心 攝影 常翔宇
本文為《中國審判》雜志原創稿件
文| 本刊記者 常翔宇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是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載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2025年3月29日至30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綜治中心工作,指導綜治中心建設,推動綜治中心實現從無到有、從點到面,進入規范化建設的新階段。
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全力支持本地區綜治中心運行工作,攜手各部門把定分止爭做細做實,把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強大效能。據了解,2024年,訴至法院的民事、行政糾紛數量降低了15.43%,部分案件大省案件總量出現下降;全國法院銀行卡、物業、離婚、房屋買賣等高發糾紛案件數量出現明顯下降,黨委領導下的“抓前端、治未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01
高標準入駐
走進江西省宜豐縣綜治中心,“宜豐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宜豐法院設置的“全域訴服”“訴訟繳費”“民商事立案”“訴前保全、司法救助”四個功能區內,有需求的當事人直奔目標窗口進行問詢。
“被動等待接收案件,不如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推動糾紛化解力量下沉,深入糾紛源頭,分析糾紛成因,找準糾紛堵點。宜豐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整體入駐縣綜治中心,并依托綜治中心‘訪調訴一體、縣鄉村聯動’一站式工作模式,在16個鄉鎮(場)全面鋪開‘網格法庭’建設、深入開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關口前移,推動法治力量向引導端和疏導端發力,最大限度釋放人民法院解紛新效能。”宜豐法院院長鄒鴻泰介紹道。
這是人民法院高標準入駐綜治中心,助力化解基層矛盾的一個縮影。
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訴訟服務中心整體入駐伊金霍洛旗綜治中心,同步整合訴前調解、立案、咨詢、保全等業務,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切實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省樟樹市人民法院執行和解中心全員入駐樟樹市綜治中心,通過對執行案件進行前端治理、執前和解、督促履行、合力促執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執行效率、全面保障勝訴當事人權益。這是江西省唯一全員入駐當地綜治中心的執行和解團隊。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積極融入區綜治中心規范化運行工作,推進“縱向”在區街各級綜治中心之間,“橫向”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全方面對接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的非訴調解挺前、訴訟兜底保障的“全鏈條”解決機制,共同助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質化解,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山東省曲阜市人民法院結合綜治中心統籌網格事項提報、群眾訴求事項辦理、社會風險矛盾排查和糾紛處理四大職能,堅持“制度先行、流程規范、責任明確”原則,搭建信息共享、人員互動、程序銜接的規范化平臺,推動司法服務深度融入綜治中心運行。
“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在黨委領導下,壓實各職能單位預防化解糾紛主體責任,做深做實‘抓前端、治未病’,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實現源頭預防、前端化解的重要舉措。”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11月22日,中央政法委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等11家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25年1月13日,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對人民法院全力支持綜治中心發揮矛盾預防化解功能有關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強調“各級法院要立足審判職責全力支持、抓好落實”,從派駐方式、主要職責、工作銜接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2025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組織舉辦全國法院立案、審判管理條線視頻培訓,就人民法院參與綜治中心運行工作進行授課,從準確把握參與綜治中心運行工作總體要求、準確把握參與形式和派駐人員要求、準確把握法院主要任務三個方面,要求各地法院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全力以赴抓好《意見》貫徹落實工作。與此同時,2025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人民法院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運行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通過選派至少1名法官和司法人員等組成訴訟服務團隊,在綜治中心設立訴訟服務功能區或立案窗口,開展指導調解、訴調對接及立案、速裁快審等工作,主動做好對綜治中心其他部門及工作力量調解工作指導,增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能力水平,以更大力度推動司法資源與其他治理要素深度融合,進一步凝聚糾紛預防化解合力,攜手各職能單位把“定分”落到實處、把“止爭”做深,促推多發易發糾紛源頭預防化解。
“訴調對接工作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重要途徑,離不開法院的大力支持。甘肅省綜治中心將持續加強對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調度與指導,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形成‘有糾紛先調解’的認識,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甘肅省綜治中心主任于哲表示。
“江西法院訴訟服務、速裁團隊入駐綜治中心,確保法官能及時開展指導調解,更好地解答群眾咨詢,‘零距離’‘面對面’為群眾提供法治解紛服務,全面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的法治化水平。”江西省綜治中心主任唐俊大加稱贊。
據了解,截至2025年3月中旬,全國基層法院進駐縣級綜治中心共計1936家,基本實現訴訟服務團隊在實質化運行綜治中心全覆蓋。其中,吉林、浙江、甘肅三地法院進駐率達100%,江蘇、江西、山東、青海等地法院進駐率在95%以上。
02
高質量指導
2024年4月,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陸續收到十幾個原告為外省當事人的案子,被告都是集美區一家出售ETC設備的信息技術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起訴理由均為某公司違約,要求返還押金。
原來,涉案當事人在某公司的宣傳單上看到“零成本暢行高速”的宣傳后,便辦理了相應業務。某公司承諾,當事人只需一次性支付300元押金,未來60個月內,其將以每月返還5元的方式返還全部押金。在最初的幾個月內,當事人均會收到某公司返還的押金,但之后便不再收到任何錢款。當事人撥打客服電話試圖維權,某公司以“系統升級”為由拒絕回應。
“單個案件標的額雖然很小,但涉及當事人數量多。”集美法院干警通過調查發現,某公司在全國擁有10萬余名用戶。如果按每人300元押金計算,沉淀資金將高達數千萬元。于是,集美法院干警迅速向集美區綜治中心上報情況。
無獨有偶,集美區綜治中心也收到來自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區市監局”)的情況通報:半年里,區市監局收到針對該公司的維權投訴達300余起,原因與法院提供的起訴理由一致,都是涉案公司未履行每月返還押金的承諾。
如何妥善處理好這數百起糾紛?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更多糾紛?“我們已約談企業法人,對方承諾整改,但缺乏具體方案。”面對這一難題,區市監局工作人員有點犯難。
為此,集美法院決定開庭審理押金返還糾紛中的一起案件,用“示范判決”推動糾紛化解。同時,針對維權用戶是否同意繼續使用該ETC設備,集美法院向區市監局提供了兩份調解方案。區市監局以示范判決為依據、以調解方案為路徑,積極引導涉案公司與消費者達成和解。一個月內,305起投訴糾紛得以化解,欠款押金也得以結清。最終,在集美法院與區市監局的共同督促下,涉案公司主動履行了義務。
這是人民法院做深做實指導調解職能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各地法院充分發揮綜治中心群眾基礎優勢,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引導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為進一步做實“抓前端、治未病”,引導形成“有糾紛先調解”的良好氛圍,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宣部等20家中央單位共建多元解紛案例庫,聚焦物業、勞動爭議、房產、土地、消費維權等百姓關注的常見易發糾紛,收錄各單位通過調解、仲裁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成功化解的典型案例,為綜治中心入駐單位及相關力量開展調解工作提供更加精準指引。截至2025年3月26日,收錄案例已達310個,其中有19個為綜治中心牽頭統籌相關部門協同化解的成功案例。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創新制作調解要素審查清單,梳理民間借貸、離婚、追索勞動報酬、物業服務、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等7種常見糾紛類型,歸納總結7個要素式審查標準,推動調解組織適用類型化案件調解要素表,專項梳理推送10類案件“多元解紛案例庫”典型案例,高效規范調解指引,實質化提升調解組織調解工作成效。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通過定期組織法官、律師、人民調解員等深入社區、鄉村,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解答法律問題,開展法治宣傳,有效預防糾紛發生。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人民法院探索形成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網格管理為基礎、資源整合為主線、多元解紛為途徑、科技賦能為支撐”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多元糾紛化解“迎澤模式”,主動與駐地街道黨工委、派出所、社區等基層組織開展聯建共建,推動基層黨建創新與城鄉基層治理創新相結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人民法院針對綜治中心流轉的批量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開展公開示范庭審22次,發布示范性裁判8件,以案釋法宣傳4次,指導人民調解員化解物業糾紛1200余件,大大降低了類型化糾紛訴訟增量。
一項項創新舉措為綜治中心建設提供了強大助力。
03
高效率解紛
“法官同志,我的眼睛被某醫院耽誤了治療。您一定要幫我主持公道!”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綜治中心的調解室里,當事人王某情緒激動地向城關區人民法院法官說道。
原來,王某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前往某醫院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后,王某的情況不僅沒能得到好轉,還出現了病情加重的情況,致使一只眼睛失明。王某認為,某醫院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致其視力受損嚴重,應當給其賠償。某醫院堅稱診療方案及過程合理,并無過錯。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后,出具了專家意見書,認定某醫院對王某的病情惡化應承擔部分責任。某醫院對此提出異議。
“大家先別激動。如果這起糾紛走訴訟程序,不僅費時費力,還涉及鑒定等費用。我建議大家還是進行調解。”在了解情況后,承辦法官認為,糾紛存在調解可能性。
在法官的耐心勸解下,王某漸漸冷靜下來,雙方同意調解。最終,在法官和人民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并達成調解協議,法院隨即出具司法確認書。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快速化解了該起醫患糾紛。
“我們入駐綜治中心后,著力推動便民訴訟服務‘一站式’辦理,積極打造‘訴前鑒定+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多元糾紛化解模式,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城關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法院派駐的審判團隊還會定期召開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會,有效提升人民調解員隊伍專業化水平”。
“我們按照糾紛類型將法院流轉的民商事糾紛派單到相應類型化調解室。人民調解員處理擅長領域的案件,能夠更好地理解爭議焦點,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合理性的調解方案。”城關區綜治中心主任巨雅芳表示。
這是人民法院助力綜治中心高效解紛的真實寫照。
福建省三級法院依托綜治中心,聚焦金融、教育、物業、房地產、醫療衛生等行業領域多發易發糾紛,探索建立類型化糾紛“示范訴訟+批量調解”工作機制,通過與行業主管部門、人民調解協調聯動,實現矛盾糾紛有效分流、源頭化解。云南保山隆陽區建立人民法院與綜治中心、鄉鎮(街道)信息互通機制,搭建糾紛隱患預警共享平臺。
貴州省六盤水市兩級法院(以下簡稱“六盤水法院”)依托當地黨委“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工作機制,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對接轄區各綜治中心。目前,六盤水市92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全部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同時,六盤水法院依托貴州省綜治信息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訴非銜接機制,推動矛盾糾紛源頭調處和化解。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依托當地綜治中心,積極發揮司法保障作用,針對農民工被欠薪等民生案件建立快速處置通道。2025年春節前,該院成功調解一起24名務工人員集體討薪糾紛,追回勞動報酬20.387萬元,并通過勞動監察部門監督發放到位。
征程萬里風正勁,人民法院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供更多助力。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9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7期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