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為了應對新的戰爭形勢,我軍前后組建了十六個兵團,加上后期起義加入我軍陣營的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岳這三位帶來的部隊,一共是十九個兵團,這十九個兵團隸屬不同的野戰軍,在不同的戰區縱橫馳騁,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這十九位兵團司令性格各異,戰場指揮風格各不相同,都是人民軍隊的優秀指戰員,如果結合各自戰績做一個軍事指揮能力排名,會是怎樣的?誰會是你心中的第一位?
第五梯隊:董其武、陶峙岳、陳明仁。
作為國軍起義將領,在抗戰時期都有過卓越表現,能夠率部起義、和平解放本區域,本身就是對解放事業的重大貢獻。
第四梯隊:程子華、許光達、王建安。
這三位比較特殊,一位未參加授銜,一位主動讓大將,一位是后來增補的上將,相較于上面三位,這三位兵團司令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都曾以指戰員的身份參與其中。
第三梯隊:王震、葉飛、肖勁光、劉亞樓、宋時輪、楊得志、楊成武、楊勇、陳錫聯。
這一組里面相對來說,名氣更大,戰績更多,有一野名將王震、三野“三虎”之首葉飛,血戰長津湖的宋時輪,四野肖勁光、劉亞樓,軍中名將“三楊”,“三陳”之一陳錫聯。
這九位都有自己的經典戰役,能征善戰、戰功卓著,其中不乏經典戰例,至今猶令人耳熟能詳,在開國將帥一眾戰將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排名不分先后。
第二梯隊:陳士榘、鄧華、陳賡。
到了這一組,基本達到帥才級別了。
陳士榘洛陽戰役擔任總指揮,統一指揮陳唐、陳謝兩大兵團攻城拔寨,淮海戰役負責統一協調中野一部,兩次“指揮”陳賡作戰,從實際效果來看,陳士榘也不負眾望。
鄧華在志愿軍司令部,是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即便陳賡加入,排名依舊在鄧華之后,協助彭老總指揮了五次戰役,更是在彭老總回國后,接過帥印,指揮了夏秋季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等大型作戰,被譽為“唯一指揮了百萬大軍作戰的開國上將。
陳賡是我軍難得的全才型戰將,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黃埔一期出身的陳大將,一生大名鼎鼎,黃埔軍校時期的”黃埔三杰“之一;靠著雙腿救了蔣的命;做過林彪元帥、徐海東大將的上級;長征路上的干部團團長;抗戰時期帶出來的386旅,打出了八路軍的威名;解放戰爭時期的陳謝兵團;一生戰功赫赫,被陳毅元帥認為足以與彭林劉并駕齊驅的優秀軍事家。
第一梯隊:徐向前。
常打逆風戰、苦戰,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紅軍時期戰績最佳的方面軍軍事統帥,被譽為最會帶兵的軍事家,數次將戰斗力不強的地方部隊打造成王牌勁旅,在帶兵指揮的前提下,依舊連戰連捷,麾下戰將眾多,無論是戰略統籌還是戰術運用,都堪稱藝術。
由于連續帶兵指揮作戰,徐向前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急需療養,數月后,兵團司令一職由周士第接任。
當然,以上排名僅代表個人見解,文中若有紕漏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