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館的氤氳茶香中,收集新疆胡楊林保護的意見建議;將曾經無人問津的陋巷,變為如今的網紅打卡點;在絲綢之路古道上巡查,守護千年絲路瑰寶……這樁樁件件中都有各級人大代表的身影。
5月18日至23日,記者跟隨“走基層看人大”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南疆,從充滿煙火氣的茶館到承載千年歷史的克孜爾石窟,見證各級人大代表以“融合者”“破局者”“守護者”多重角色,書寫文化潤疆、旅游興疆生動篇章。
凝聚民主之力 構建文旅新生態
5月21日臨近中午,沙雅縣沙雅鎮朝陽社區忠孝茶館內,顧客絡繹不絕,這里茶水兩元一碗,免費續。
喝著大碗茶,有人手撥熱瓦普歡快彈唱,有人手捧書本沉浸閱讀。墻上“忠孝茶館立法信息采集點”格外醒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胡楊林保護管理條例〉立法項目建議書》正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建議。
“掃這個二維碼,能把居民對立法的意見建議、民生問題直接反映到縣人大常委會。”茶館經營者、沙雅鎮人大代表阿迪力·買合木提說。
沙雅縣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開鋒介紹,目前,已收到“在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要保障胡楊林的灌溉用水”等多條建議。
“這里不僅是茶館,更是基層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平臺,讓群眾說話有地方去、說了有人聽、聽了記了有人辦、辦理情況有反饋。”沙雅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艾散·吾麥爾說。2024年以來,這個立法信息采集點已有37條建議被吸納,促進法治建設。
庫車市是龜茲文化發源地,這里的人大代表積極參與其文化傳承與發展。位于老城區薩克薩克街道的熱門景點“龜茲小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龜茲小巷的“征集點—代表進站—分類辦理”機制,形成文旅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閉環。每周對民意進行梳理分類,并在每月25日的“代表進站”活動上討論研究,確保諸如“增加一些休息的地方”等建議得到及時回應。同時,定期在征集點公示建議辦理進度,這種“透明化履職”使群眾建議采納率從最初的40%提升至72%,形成“提出建議—看見變化—再提建議”良性循環。
薩克薩克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陳江燕說,這些舉措讓代表作用發揮更明顯,切實將群眾聲音轉化為推動龜茲小巷發展的實際行動,將“文旅流量”轉變為“發展增量”。
“這種將代表履職融入文旅肌理的探索,促進構建‘文旅發展靠人民、文旅成果惠人民’的新生態。”庫車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主任艾尼瓦爾·吾買爾表示。
激發創新之力 撬動文旅新支點
從“沉睡資源”到“網紅打卡地”,龜茲小巷作為庫車老城區晚清和民國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區,曾因基礎設施陳舊而逐漸沉寂,它的蛻變堪稱人大代表推動文旅融合的典型樣本。
2024年5月,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人大工委以景區提升改造為契機,在小巷內增設“人大代表建議征集點”。陳江燕說,龜茲小巷改造過程中,人大代表們化身“施工員”“監督員”,既參與施工建設,又查找問題,確保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5月19日,走進小巷,獨特的古巷韻味撲面而來。身著靚麗服飾的舞蹈演員帶來頂碗舞、薩瑪瓦爾舞等精彩表演,熱情的氛圍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而這熱鬧場景,正是居民阿不都力提甫·吾甫爾向人大代表提出的“多舉辦文化活動”等建議得到快速落實的生動體現。
每天從11時到23時,龜茲小巷演出隊會不間斷在小巷巡演。年過六旬的庫車市人大代表帕爾哈提·伊明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薩瑪瓦爾舞的表演者,他常在這里向游客展示龜茲文化魅力。帕爾哈提·伊明還是民意“快遞員”,是黨的政策宣講員。他將庫車市人大常委會編制的《庫車市人大代表三字經》改編為快板,表演給往來游客。
同樣,在庫車老城區的熱斯坦街道,人大工委定期召開議政會、居民議事會,廣泛聽取群眾、游客意見和建議。按照“一巷一特色、一巷一主題、一巷一文化”的布局,打造了花帽巷、熱斯坦街區、門巴扎、清城巷等特色街巷,成功破解了文旅資源“出圈”難題,使原本無人問津的老城成為游客及本地居民熱門打卡地。
熱斯坦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婦聯主席高攀方說,在人大代表們的共同努力下,小巷既保留歷史肌理,又注入現代服務功能,成了庫車市文旅產業的新亮點。
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庫車市共接待游客49.2萬人次,同比增長150%;實現旅游花費2.61億元,同比增長153.53%,旅游人次和花費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發揮長效之力 守護“詩與遠方”
“克孜爾石窟,一眼千年……”5月20日,沉浸式旅游劇《克孜爾的呼喚》在拜城縣克孜爾石窟游客中心彩排。
“克孜爾石窟承載著中華民族交融共生的歷史記憶。”克孜爾鄉人大代表、鄉人大副主席迪力夏提·卡合爾曼說,為守護好這一世界瑰寶,當地劃定了嚴格的保護區,設立保護紅線,明確禁止放牧、耕種等行為。
迪力夏提·卡合爾曼介紹,在這里人大代表的責任是當好“守護者”和“橋梁”,他們會定期巡查石窟周邊環境,推動落實保護措施;采用“代表+群眾”模式,通過入戶宣講、集中培訓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相關法律法規。“剛開始,有些村民對限制放牧、耕種不理解,經過我們一次次上門解釋,讓大家明白了保護石窟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文化根脈。”他說。
庫木艾日克村位于庫車市郊區,周邊有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庫木艾日克村,伊西哈拉鎮人大代表古麗努爾·玉山推動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農文旅融合”機制,引導村民將民居改造為特色民宿,代表們牽頭制定《鄉村民宿服務規范》,聯絡站還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項目,形成“觀賞遺址—體驗非遺—購買手作”的消費鏈條,促進村民增收。
走進拜城縣鐵熱克鎮鐵熱克村,白墻、黑瓦、馬頭墻高低錯落,一個個徽派建筑院落整齊分布,院中有溫泉、藥園、理療室。這既是縣鎮兩級的3名人大代表提出“引溫泉入戶、興民宿經濟”議案的結果,也是他們先行先試“探路”的結果。之后,代表們又發揮“智囊團”作用,推動產業升級。如今,鐵熱克村已從單一民宿升級為“溫泉+中醫理療+藥膳食療”的特色康養小鎮,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資產收益”雙增收。
阿克蘇地區人大工委副秘書長徐云峰介紹:“文化和旅游產業是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之一,我們積極發揮人大代表在政策引導、基礎設施建設、文旅產業融合、新業態孵化等方面作用,發揮長效之力,推動龜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千年絲路瑰寶。”(范瓊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