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初步共識后,雙方的貿易談判似乎陷入了“靜默期”。以往喜歡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偉大勝利”的特朗普,這次卻異常安靜。
與此同時,中國北京卻非常繁忙,不僅接待了多國高層,還連續會見了四批美國特使,分別是: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美國前駐華大使博卡斯,以及前財長蓋特納,但都沒有實質性突破。除了新任駐華大使以外,其余人馬均已返回。看來,特朗普又著急了。
特朗普的焦慮:債務危機逼近
美國表面上仍在揮舞“關稅大棒”,但背后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國債的違約風險已經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簡單來說,就是市場越來越擔心美國政府可能還不起債了。
更麻煩的是,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經占到稅收的35%,如果再繼續借錢,利息可能比軍費還高。這對靠美元霸權維持全球影響力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巨大隱患。
中國的策略:不硬碰硬,但絕不退讓
面對美國的施壓,中國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采取了兩手策略:
1. 繼續談判,但守住底線。盡管美國派了多批特使來華,但中國并未在核心利益上讓步。
2. 金融反制,悄悄減持美債。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降至7654億美元,如果繼續減持,美國借錢的成本會更高,可能在未來3個月,要多付340億美元的利息。
與此同時,全球資本也在悄悄行動。近3.8萬億美元的資金,正在撤離美元資產,轉向歐元和人民幣市場,導致歐元對美元匯率近期大漲13%。這說明,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正在動搖。
特朗普的困境:時間不多了
按照原計劃,美國希望在90天內與中國,達成有利的貿易協議,但現在過去這么多天,卻毫無進展。而更尷尬的是,其他國家也在觀望——如果中國頂住壓力不妥協,那他們是否還要對美國言聽計從?所以這也是特朗普比較擔心的事。
未來會怎樣?
1. 美國可能被迫讓步。如果債務危機加劇,美國可能不得不降低關稅,換取中國繼續購買美債,穩定金融市場。
2. 中國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讓更多國家用人民幣結算貿易,削弱美元霸權。
3. 全球貿易格局重塑。如果中美長期僵持,其他國家可能被迫選邊站,或者尋找新的貿易伙伴,比如歐盟、東盟等等。
總之,這場貿易戰早已不是簡單的“關稅戰”,而是金融、科技、外交的全方位博弈。美國想用關稅施壓,中國則用金融手段反制。最終的結果,可能不是某一方“認輸”,而是在長期拉鋸后,雙方各自調整策略,找到新的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