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5月25日,“理響中國”黨的創新理論網絡傳播精品分享會在北京舉辦。來自有關部門和媒體網站的9位網絡理論傳播工作者,圍繞如何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網絡傳播,結合實踐案例作了分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胡穎廉介紹了《黨校青椒“出圈”秘笈》。
胡穎廉表示,黨校教師隊伍里的青年教師,都揣著一股勁兒,那就是通過互聯網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好,讓更多人能聽懂、也愛聽。他以第五季“黨校公開課”為例,分享創作經驗。
胡穎廉負責的主題是“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最開始想講生活品質的概念、原則、測量。在磨稿階段,黨校科研部領導和光明網老師一起參與討論,大家認為太深奧的學理講述很難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于是在備稿時,他一邊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寫稿,一邊從年輕受眾的角度讀稿,既當“講者”又當“聽者”。最后決定講自己的故事,用他和孩子兩代人小時候用的通訊工具做對比,讓大家直觀感受到幾十年里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這一分鐘還要面對鎂光燈和攝像機,難度可想而知。”胡穎廉提到,在錄制階段,有些老師最開始并不適應,在鏡頭面前排練,緊張得走路順拐;還有的老師每天對著樹背稿子練體態,被大家起了個外號——啄木鳥。
面對困難,老師們的解決辦法是“再來一遍”,進行多次錄制,就是為了把最好的鏡頭語言呈現給網友。
視頻上線后,老師們的朋友圈“熱”了起來,有老同學、老朋友打去電話,說“在網上看到你了”。老師們登上了首頁首屏、熱搜熱榜,黨校青椒走出講臺、走出校園“出圈”了!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胡穎廉進行交流分享(光明網記者潘迪、趙金悅/攝)
“理論不僅是居廟堂之高的宏偉藍圖,也是處江湖之遠的行動指南。理論是鮮活生動的,更是實實在在、充滿力量的。”胡穎廉表示,“出圈”本身不是目的,他們追求的,是通過互聯網,帶領青年感悟理論和理解生活,讓黨的創新理論出新出彩、入腦入心。(光明網記者李澍、申婧渲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