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5月28日電 題:從“鐵腳板”到“掌上辦”——甘肅隴南簡化程序為群眾辦實事
新華社記者李杰
看著1326元低保補助資金到賬了,楊長有懸著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趕上了好時候?!?8歲的楊長有說,怎么都沒想到申請流程這么快。今年4月他通過手機申請、上傳材料,再加上村干部主動上門幫助梳理材料,5月就審核通過資金到賬了。
楊長有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水鎮三墩溝村村民,原本兒子在外務工,他與妻子在家務農,“就想著攢些錢,等娃找媳婦”。然而,2024年年底妻子突發腸穿孔,“我們前后花費了6萬多元,還耽誤了娃打工。”楊長有說。
村里親戚得知情況后,讓他試著申請低保。但一想到過去村里人申請準備了身份證、戶口本還有一大堆復印材料時,他就有些退卻了,“最近家里地還得收拾,哪還有時間去弄”。
他不知道的是,2024年9月,隴南市正式上線使用“隴南市社會救助智慧管理系統”和“隴南救助通”微信小程序,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申請,不用再跑路了。在三墩溝村干部電話提示下,陪同著妻子看病的兒子在醫院用手機就完成了申請。
“這個系統和小程序的開發真的是方便了基層干部和群眾。”兩水鎮民政專職干部劉璐坦言。
回顧群眾看病的經歷,劉璐說,過去申報救助,村民都得攜帶著一堆紙質材料,基本上每次都難帶全,還得反復補充,“怎么都得跑兩三次,跑出一雙‘鐵腳板’”。不僅群眾苦惱,作為基層干部的她也背負壓力:兩水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萬多人,但鄉鎮一級負責民政工作的就她一人,“工作量大,還難確保精準及時”。
地處秦巴山區的隴南市受地理條件制約,大部分村社地處山區,距鎮政府較遠,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面臨諸多不便。同時,隴南市有社會救助制度保障的困難群眾人數占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全市年均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占全市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0%以上,民政救助高效便捷是不容忽視的改革關鍵事。
社會救助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民政救助關鍵在于及時了解到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隴南市緊盯群眾急難愁盼,聚焦這件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深入調研,深度論證,歷經1年時間的開發建設和試運行,最終上線該系統和小程序。
隴南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老齡工作科科長王銀福說,該系統和小程序的開發,讓困難群眾足不出戶,用電腦或者手機即可申請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救助事項,做到申請便民、服務利民,實現社會救助服務事項從“鐵腳板”到“掌上辦”的轉變,有效解決了群眾申請救助受個人健康狀況、時間、地點和人為干擾等因素制約的問題。
采訪過程中,基層工作人員也反映,“掌上辦”還有效為基層減負,基層工作人員能更精準上門指導,全程不用再填寫紙質檔案,避免了材料多頭收集、反復提供。
據隴南市民政局統計,截至目前,隴南市困難群眾線上申請各類救助事項1萬多戶4萬多人,審批通過4084戶1.4萬余人,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與精準高效。“我們還將持續加強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為老百姓做更多實事?!蓖蹉y福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