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日前全面完成,雙方將推進簽署批準程序,推動年底前正式簽署升級議定書。多位東南亞華僑華人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采訪時表示,此次談判契合區域發展需求,將為中國與東盟深化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帶來廣闊空間。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將今年東盟的主題定為“包容性和可持續性”,這與3.0版談判中包容、現代、全面、互利的理念不謀而合。
這一談判耗時將近兩年,舉行了9輪正式談判,所以這個好消息確實是來之不易。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談判結束的時間十分巧妙,正好是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雙方繼續接觸的關鍵時刻。不用想也知道,中國和東盟談妥的消息會在無形之中加大特朗普政府面臨的壓力,在和中國的接觸過程中,他們不可能繼續占據主導權。而且中國和東盟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談判終于談妥,說明東盟也意識到了穩定對華貿易合作的重要性,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沖擊,就是中國和東盟談判的“加速劑”。
東盟(資料圖)
近日,美國12個州組成聯盟共同起訴特朗普政府,指控其關稅政策違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宏觀經濟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這些訴訟實際上對特朗普政府現行政策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從體量上看,參與訴訟的12個州2024年的經濟產出加起來占到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0%。要是再算上之前加州對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訴訟,這些反對力量所代表的經濟產出能占到美國GDP的40%左右,如此龐大的體量,無疑形成了極為強大的壓力。
這12個州的總檢察長不僅對4月宣布的“對等關稅”提出異議,還反對特朗普在2、3月份宣布對中國加征的20%“芬太尼”關稅——換句話說,特朗普過去幾個月宣布的所有對華關稅必須“歸零”。期間,控辯雙方圍繞1977年的《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該法是特朗普加征關稅的主要依據。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加征關稅的權力屬于國會,在非緊急狀態下,總統無權征收關稅。
特朗普(資料圖)
目前,該案尚未作出定論,但在未來幾周預計就會作出裁決。美國12個州敢于發出公平正義的聲音,與聯邦政府對抗,這一點固然令人振奮,但我們也得認識到,他們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恐怕不能對對華關稅產生直接影響。但值得欣慰的是,多州聯合訴訟可能推動最高法院重新界定總統緊急權力的邊界,對此后美國總統的權力構成長期制約,同時,美國國內越來越激化的社會矛盾也會對特朗普政府形成掣肘局面,間接影響其決定。
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是需要國會決定的,而此次特朗普打響關稅戰直接繞開了國會,動用總統權力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鉆了法律的空子。如果特朗普這一仗打的漂亮,讓美國賺的盆滿缽滿,自然不會有人說他違法,但現在中國的反制讓美國遭受重創,不滿的人也就接二連三的跳出來了。雖然此類訴訟對特朗普沒什么殺傷力,但卻意味著美國內部對特朗普政策不滿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特朗普(特朗普)
無形之中,像是突然被踩下了剎車鍵一般,讓特朗普一時間手足無措。是繼續不管不顧的將“槍口”對準中國,還是停止動作,順了12州的意思,取消對華關稅。此次事件可能成為美國國內政治格局變化的一個信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局限性。而美國國內對關稅政策的反對聲,可能也會削弱特朗普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立場。當然,這對中國是好事,能夠為我們爭取更多的談判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