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服裝學子無疑是幸運的!當外地學子仍在課堂模擬市場時,廣東學子已在亞洲最大面料市場腹地,完成從設計圖到成衣秀的實戰跨越。
二十年前,當全國時尚產業尚在蹣跚學步之時,廣東便以前瞻的行業眼光首創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打造出全國首個且唯一的省級大學生專屬時尚舞臺。更讓人酸成檸檬精的是——它居!然!完!全!公!益! 這意味著你不需要拼爹拼媽,不用愁展位費、模特費,只要你有才華,就能獲得全鏈條資源扶持,在省級T臺上演個人時尚首秀。這種“在產業鏈上辦學”的先天優勢,讓創意幼苗在供應鏈沃土中破土抽枝。
這個誕生于廣州國際輕紡城的時尚平臺,不僅成為開展產學研融合的“黃埔軍校”,更以持續迭代的育人智慧,為20萬行業新銳架起通往時尚殿堂的云梯。平臺獨創的“指定面料團體創意設計大賽”,以“企業命題+院校共創”機制,使每件作品都經受住市場檢驗:面料選擇直指采購成本控制,版型設計考量流水線適配,色彩搭配追蹤消費趨勢——將產業基因深植教育肌理,這正是廣東職教改革的深層目的。
事實上,廣東始終扮演著行業探路者的角色,大學生時裝周只是一個縮影。從全國最早的一批服裝批發市場,到全球面輔料一站式采購中心,從代工基地到原創品牌孵化高地,廣東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這種敢為人先的膽識,既源于千年商都的開放基因,更基于對“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深刻認知。真正的時尚教育,從來不在于培養孤芳自賞的藝術家,而應鍛造懂市場、通產業、善創新的復合型人才。而廣東,一直在這么做。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以“匠心筑夢·智創未來”為主題,集結45位新生代設計師,歷時200天匠心打磨17組創新設計,以灣區青年視角重構時尚方程式。學子們以非遺活化與科技賦能為雙核,將香云紗的天然肌理、刺繡的繁復針腳與漸變扎染的流動色彩,注入寬松解構袖型、極簡立體領口等現代廓形,讓傳統工藝在先鋒剪裁中重獲新生。通過智能溫感面料與服裝的動態交互、參數化設計的3D打印幾何結構,賦予服飾體溫感應變色、光影漸變等科技趣味,同時以建筑感立體拼接與非遺紋樣數字化重組,實現“一衣載雙韻”——既承載嶺南工匠精神的溫度,又彰顯未來時裝的科技維度。
廣東省城市技師學院
廣東省城市技師學院形象與服裝專業畢業展演以“傳統與時尚交融,技能與創意共生”為主題,通過非遺技藝的創造性轉化與時尚設計的突破性表達,展現了新時代技工教育的豐碩成果。設計師們將熗金漆器的鎏金浮雕工藝融入現代服裝剪裁,以金屬光澤重構東方美學;創新提取潮汕建筑嵌瓷的繁復紋樣,運用珠繡與立體拼貼工藝打造服飾新肌理;在敦煌文化煥新中,通過數字化色譜解構與漸變扎染技術再現飛天神韻,讓千年壁畫在動態廓形中煥發新生;蠟染工藝突破傳統藍白范式,結合不對稱剪裁與解構設計彰顯青年文化態度,而國風系列更以漢服形制現代化改良、水墨紋樣科技印花等手法,推動新中式設計從符號疊加向意境表達的跨越。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畢業大秀以《周禮考工記》“天地材工”為精神內核,打造了一場貫通古今、融匯東西的創意盛典。設計師們以“天時”呼應自然韻律,將山水草木的肌理轉化為飄逸層疊的天然織物;以“地氣”詮釋人文根脈,將非遺技藝解構重組,在潑墨留白的極簡剪裁中透出東方意境。作品以“材美工巧”為軸,在非遺活化與未來材料實驗中探索設計邊界。這場大秀不僅彰顯了學院“厚植傳統、敢破敢立”的教學理念,更通過產教融合的創新型育人模式,讓青年學子在文化基因解碼與時尚話語重構中,織就中國設計的未來圖景。
本文圖片來源廣東大學生時裝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會立即處理
最后,相信很多細心的小伙伴已經發現,
▲太“地獄”了!不愧是中央圣馬丁!畢設果然是頂級的“秀”,網友:世界終究癲成了意想不到的模樣~
▲狠人!把人打回細胞重塑,服裝就像“細胞壁”一般變幻莫測,川久保玲的得意門生Noir Kei Ninomiya 在玩很新的時裝設計
▲畢設圖大放送 | 別問年輕人極限在哪!他們的設計DNA“拒絕格式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