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第2集起,命運就已悄然布好這一步棋。只是他不知道,他和菽紅所謂的“初見”,也是訣別的開始。
第28集,吳天白熬夜制造炸彈,欣慰地說“這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完美的炸彈了。”
吳天白的意思是,這是他有生以來做得最完美的炸彈。他說‘這輩子’,仿佛是在為自己寫下命運的注腳。
值得一提的是,吳天白熬夜造炸彈,困倦不已的阿霞給他泡咖啡。吳天白提醒阿霞,熱水壺要遠離雷管,否則容易爆炸。
阿霞無語,轉身將熱水壺放在爐子上。
阿霞的轉身很妙。
一是觀眾知道阿霞對吳天白的提醒不太在意,這也為第二天她將熱水壺放在雷管上,害人害己埋下伏筆。她的這個舉動,既表現出態度上的敷衍,也揭示了環境上的隱患。二是爐子和雷管太近,可見吳天白心大,防范意識薄弱。
換而言之,吳天白被炸死,阿霞是導火索,吳天白本人也難辭其咎。
阿霞在第26集出場,只有短短三四場戲,我們也能看出她并不理解吳天白,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女仆(當然,吳天白這種對待配偶的態度值得批判)。
同樣在第26集,吳天白與革命黨人見面。菽紅給人斟茶倒水,阿霞則會給吳天白削蘋果。
同樣是在照顧人,但意思完全不同。菽紅是主動參與,是把自己當成這個場面的一部分。她的動作雖然輕,但目光是向外的,是在關心大家。阿霞不是。她只關注吳天白一個人,削蘋果削得認真,卻完全游離在談話之外。她像是在扮演一個“貼心”角色,而不是在參與任何事。
一個是并肩站著,一個是依附著陪著。
這樣的安排,也讓人回想起劇名《人生若如初見》——如果當初吳天白真正“看見”的是菽紅,而不是身邊那個甘于依附的影子,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一種模樣?
這一點也反映在畫面安排中,菽紅的周圍都是革命黨,即便她干著女仆的活兒,但她本人也是革命黨的一份子(盡管沒有給她這個身份)。
而阿霞靜靜地坐在一邊,她沒有融入革命黨,只是一個邊緣人。
會議結束后,阿霞堅持要與吳天白一起住在店里,她想借此確立自己作為吳天白伴侶的地位。菽紅雖然震驚,但內心的驕傲讓她不屑于爭奪,于是表示她搬出去住。
對于這個決定,吳天白表示聽菽紅的。這個細節也能看出,吳天白根本沒有意識到菽紅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些年來,吳天白多次化險為夷,大難不死,并不是因為命大,也不是算命先生說的“他31歲前不會死”。真正的原因,是他有菽紅——這個聰明絕頂的神隊友。
最直接的對比,是阿霞。吳天白長期造炸彈,菽紅從不出錯,絕不會像阿霞那樣,把燒水壺放在雷管上。阿霞在關鍵時刻總是拖后腿,而吳天白本人,把工作室和臥室混在一起,更是為日后的意外埋下隱患。
第2集,吳天白制造炸藥時的爆炸,已預示了他的結局。吳天白做炸藥失敗引發爆炸,實驗室就緊挨教室,說明他既不顧自身安危,也不顧他人死活。而那次事故后,替他收拾殘局的,是菽紅。
這正是關鍵。如果沒有菽紅,吳天白早就“炸”出結局了。第28集的爆炸,是命運遲來的清算,也是第2集伏筆的兌現。
關于吳天白被炸死的情節中,有個細節最耐人尋味。
阿霞說她會睡樓下,事實上,她和吳天白一樣都睡在樓上。這說明吳天白就已經默認了阿霞是女仆型妻子的角色。
菽紅對吳天白的真心,終究是錯付了。關于這一點,第27集就拍得很清楚。
此時吳天白和革命黨聊天,阿霞說夜深了,菽紅可以回去休息了。而菽紅表示,客人很重要,把客人送走再說。
此時菽紅坐在左邊,阿霞坐右邊,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提到過,第25集,梁鄉與菽紅見面,梁鄉坐左邊,菽紅坐右邊,這是因為影視畫面中,左側人物往往是“掌控方”,“主場者”。在阿霞面前,菽紅其實是有更高話語權的掌控方。
精彩的處理來了,菽紅向阿霞講吳天白的革命理想時,她一直是面向左,阿霞面向右,這給觀眾帶來的錯覺是,阿霞成為了這次談話的掌控者。
這個畫面的寓意很清楚,阿霞能得到吳天白,不是菽紅更弱,而是菽紅把吳天白給了阿霞。
菽紅不知道,阿霞并不能照顧好吳天白,并不是每個女子都像菽紅一樣聰明。
這就是《人生若如初見》的殘酷之處:最懂他的人,從一開始就在他身邊;而最能毀了他的人,也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