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你們看了嗎?梁鄉最后被炸重傷,不治而亡,這樣的結局讓人心疼。我們該如何評判他呢?難道僅僅因為他做了些錯事,就站在高位去輕蔑他?梁鄉這個角色,一直沒開金手指,感覺一輩子很憋屈,最后還被炸死了,真的可憐。
《人生若如初見》的梁鄉并非單純的壞人,而是那個特殊時代下,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人。他的身上,刻著那個時代的烙印,他的選擇和結局,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沉重。他的一生,或許就是“時代的悲劇之子”,這既包含了他的個人命運,也映射出那個時代的無情。
觀眾審美:從包容到狹隘
現在觀眾的接受度越來越窄,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過去觀眾更能接受劇中人物的復雜性和局限性,而如今,卻過于關注人設的好壞。像梁鄉這樣有血有肉但人設不完美的角色,容易被觀眾排斥。
粉絲們總是希望自家愛豆飾演完美的人物,一旦人設不好,就不想讓其參演。相比之下,過去觀眾更能接受劇中人物的復雜性和局限性,而如今,觀眾似乎更偏愛架空的玄幻題材,對于需要深入思考的歷史劇興趣缺缺。
可以說是導演的錯,導演拍得太高級了,那些看慣了短劇的觀眾,已然失去了對深度劇情的耐心,自然也就看不懂《人生若如初見》這樣用心雕琢的歷史正劇。
歷史劇:在觀眾審美失衡中的堅守
《人生若如初見》的真正意義不容忽視,它不站在任何人的角度去講述歷史,而是以一種旁白式的方式,展現出歷史的全貌。劇中的主角也并非完美無缺,但正是通過他們的局限性與真實性,讓這段歷史更加生動而深刻。
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梁鄉、凱之、人駿三人,最終只活了一個,時代的洪流無情地推動著他們走向各自的結局。劇中梁鄉那句被刪掉的“那時的我們風華正茂,這照片上有你有我……”本該和“人生若如初見”相呼應,成為全劇的一個重要情感連接點,卻只能遺憾地被舍棄。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對歷史劇的追求。歷史劇的價值,不在于它是否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而在于它能否讓我們通過劇中人物的局限性與真實性,去感受那個時代的真實與復雜,去思考歷史的厚重與深沉。歷史不會被遺忘,只是在等待我們用心去挖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