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基層黨建與頂尖醫學的“跨界對話”于5月22日在成都李家沱社區“上映”。國之名醫夏廷毅教授帶著“腫瘤防治”的真知灼見及“無創治瘤”的科技革命成果走進社區,詮釋著新質生產力在醫療領域的生動實踐。
科普大講堂——腫瘤防治的大覺醒
“早期腫瘤,發現就可以根治!”夏廷毅教授開場擲地有聲。面對中國癌癥發病與死亡的嚴峻形勢,夏廷毅坦然呼吁我們無需談癌色變!因為,只要發現得早,就能治得好——且成本低,家庭投入少,治療過程簡單,不受折騰!
“腫瘤防治-防在先,而防的關鍵是:檢查前移!”怎樣才能做到早發現?夏廷毅鏗鏘作答:在更年輕的身體、更早的年齡,就要認真篩查!
“腫瘤防治——治在智慧,智慧地選擇治療輕松、療效好、療后生活質量高的先進技術!”
而我們又該如何選擇?“手術是治療癌癥最早的方法,但手術的主業不是治療癌癥。放療大家聽起來有些陌生,還經常和化療混為一談,殊不知它就是專為治療癌癥而誕生,歷經百年發展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夏廷毅一語驚四座,臺下聚精聚力,屏息靜聽。
夏廷毅直言:“手術外科的最大貢獻是組織植入和器官更換,在醫學領域很多疾病用刀能做到手到病除,但外科手術治癌是不得已的方法!”
為啥說手術治癌是不得已的方法?臺下非常疑惑。“眼睛看不見癌細胞,刀片難切凈癌細胞——有些病人還承受不了手術,同時手術有損組織器官,會傷及免疫系統!”夏廷毅細細道來,聽眾豁然開朗!
“放療,是一種不開刀,不直接傷及器官,不需麻醉、沒有出血和感染的風險,還能刺激免疫淋巴細胞清剿癌細胞的遠程治瘤導彈。”夏廷毅教授為放療做出精彩比喻。
手術盛行,只因當初放療的技術落后,人類別無選擇,其才先人一步成了各種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悲哀的是——到了今天,對病人傷害如此之大的方法,卻仍然是人們的向往。
“不要大風險,不要血肉模糊,不要治療后器官缺失,不要療后只有生命沒有生活質量?!?/p>
放療的時代變遷,像中國人民一樣,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歷程雖短,卻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科技進步,觀念改變,方法改選,科技變革——腫瘤治療以“有創”向“無創”轉變將是時代的必然。
新質生產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時代答卷
“放療是為治瘤而生的‘體內核能武器’!”夏廷毅教授用軍事化比喻詮釋放療技術。
歷經百年發展,放療已實現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夏廷毅教授開創放射外科——“聚焦核能、無創治瘤”就是“強起來”的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其以“病人療效與生活質量并重”的雙向保障,高質量服務病人,不開刀就把腫瘤干掉,為早期肺癌、肝癌、腎癌、胰腺癌等實體器官腫瘤的治療奉獻了無與倫比的先進方案。
中國種子撒播中國大地,讓更多腫瘤病人受益!這位90年代歸國的“洋博士”,以軍人鐵血、黨員赤誠、醫者仁心,創造了多項“中國奇跡”:
開創“無創治瘤模式”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3年、5年生存率達91%和60%,成為“中國模式”引領世界;
治療腎癌5年生存率81%+保雙腎且功能無損的世界奇跡,超前美國ASTRO大會10年引爆“全球腎癌放療復興”,并優于澳大利亞3年生存率82%的成果;
治療胰腺癌三年30%、五年17%的生存率+獲益24年的世界大奇跡,納入我國胰腺癌診療指南,并領先世界頂級腫瘤雜志《JAMAOncology》20年宣告“放療可根治”之顛覆性“先見”。
“先進技術必須下沉!”夏教授堅持將“無創治瘤”技術普惠基層。這場講座不僅驅散了“談癌色變”的陰霾,更讓人們大覺醒:中國醫療新質生產力正在重新定義癌癥治療的可能性。
從臨床實踐到社區宣講,從新質生產力到普惠醫療,這場大專家與社區的“小小戀”,演繹著以一顆軍心、黨心、愛國心,和一顆大醫仁心、科學戰斗決心+一顆激情不老之心,堅實于基層和百姓,推動并引領著世界腫瘤診療從“有創”向“無創”的科技革命的最動人篇章。
“雖然這只是基層黨組織和大專家團隊之間的一場‘愛心跨界’,但背后不僅體現了基層組織以人為本、以人為先的大關愛,也折射了大專家畢生創新、引領的科技革命——無創治瘤的新質生產力高質量服務社會的時代之愛?!币粎h員如是說。(劉超 黃云子 張樟 金世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