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呂奇 實習生 朱海儀
5月28日上午,“山海聯袂?新風雅韻”2025年煙臺市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暨兩區移風易俗聯盟成立儀式在黃渤海新區亞東文創園隆重舉行。活動現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文化展示大集,吸引眾多市民踴躍參與。教育輔導區、生活服務區、非遺手造區等多個特色區域的精心設置,將移風易俗知識巧妙融入趣味活動與實用服務中,讓傳統技藝與文明新風擦出別樣火花,為市民帶來了多元體驗。
移風易俗文化展示大集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非遺手造區。剪紙、書法、漆扇、纏花、盤紙、簪花、花餑餑等攤位,吸引市民駐足參觀和學習。在這里,市民不僅能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還能將蘊含移風易俗理念的作品帶回家,讓新風尚融入日常生活。“這樣面對面的活動,讓書法不再只是掛在墻上的裝飾,而是真正走進了百姓的生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煙臺詩詞學會會員姜劍平現場揮毫潑墨,為市民送上祝福。他希望今后能多參加此類活動,以書法為媒介,為更多人帶去文化的滋養。“這些簪花、盤紙作品太好看了,希望有機會能向老師們學習。”不少市民和志愿者紛紛現場拜師學藝,圍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請教制作技巧。
教育輔導區里,專家們耐心為市民解答心理、婚姻等方面遇到的困擾和問題,從專業角度給出實用建議,貼心的服務贏得大家連連稱贊。市民陳女士受睡眠問題困擾多年,引發諸多心理問題。活動現場,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心理治療師閆靖莉詳細了解她的日常作息、工作壓力以及睡前習慣等細節,為她制定了個性化方案。“睡眠和心理咨詢是市民比較關注的問題,希望以后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通過面對面的形式,為更多市民提供心理支持。”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綜合病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敏由衷說道。
公約學習區,市民參與熱度不減。大家認真研讀各類文明規約,在了解婚喪嫁娶新辦簡辦、鄰里互助等新風尚后,紛紛拍照打卡,通過朋友圈、短視頻平臺等渠道主動宣傳,化身移風易俗的“傳播使者”。
生活服務區內,反詐、普法宣傳以趣味講解、案例分享等形式展開,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知識和反詐技巧傳遞給市民,耐心細致的講解讓大家直呼“收獲頗豐”。不僅如此,臨近端午節,福萊山街道和春暉志愿服務中心還現場教市民包粽子和編五彩繩。“粽葉要先卷成漏斗狀,放米時別太滿,扎繩子要松緊適度……”活動現場,市民們學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形態各異的粽子就在大家手中成型。同時,志愿者們還將提前編織好的五彩繩送給市民,傳遞端午安康的問候。
“今天的移風易俗文化展示大集太熱鬧了,干貨滿滿!” 煙臺春暉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藍彩蓮感慨道,“我們通過現場手工制作,結合后續的線下特色課程,把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傳遞給更多人。這不僅是對傳統節日的傳承,更是踐行移風易俗的重要方式。”在她看來,移風易俗不是空洞的口號,只有把它的內涵融入生活點滴,讓文明新風扎根在傳統習俗的土壤里,才能真正讓新風尚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本次活動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民政局主辦,煙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煙臺融媒中心、黃渤海新區工委宣傳群團部、福山區委宣傳部、黃渤海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福山區民政局承辦,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協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