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數智賦能文化貿易”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匯聚政府、學界、產業界嘉賓,設置主旨演講、專題發言、政策圓桌會等多項內容,論壇上還發布了“2025—202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共有404家企業和121個項目入選。
與會嘉賓圍繞政策支持、產業實踐、文化與品牌協同出海等多個維度展開思想碰撞與經驗分享,共同描繪數字時代文化貿易創新發展的新圖景。嘉賓們紛紛表示,中國正以數字技術為支點,推動文化貿易向更高效、更具創造力的方向升級,并通過數字文化新模式、經典IP創新開發、國潮全球化表達,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數字文化貿易拓展新模式:技術驅動全球價值鏈重構
在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文化+科技”正催生多元文化新業態,持續激活貿易新動能。當前,網絡文學、網絡劇集、微短劇、電競游戲、沉浸式演出等新形態,不僅在國內掀起文化消費熱潮,更憑借輕量化、交互性強等特點,打破地域傳播壁壘,成為海外受眾感知中國文化的“數字窗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數智技術推動文化產業全鏈條模式變化,極大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也為文化貿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字文化貿易如何驅動全球價值鏈重構?在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看來,“文化貿易的根本在于創新,既包括文學藝術和科技文化的創新,也包括文化貿易的方式、手段以及業態的創新。”中國文化新經濟發展基金管委會主任、上海大學文化新經濟研究院聯席院長趙迪分析,如今中國企業出海從“商品出口”向“系統出口”升級,更需要供應鏈整合、市場動態預判、合規控制與海外處置等多維度能力的協同構建。
中國IP國際競爭新優勢: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破圈”
游戲產業在2024年“出海”達18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39%,再創歷史新高。三七互娛黨委書記、集團高級副總裁楊軍表示:“以游戲為載體,助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表達是我們的重要特色。”
游戲產業的探索恰與傳統文化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同頻共振。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理事長王旭東表示:“目前故宮博物院正通過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的建設,逐步把故宮博物院建成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據介紹,目前故宮博物院已完成52%館藏文物的數字化,正以每年7萬件文物的速度不斷推進。
博物館中的文物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化;影視作品中的IP正在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聯動。華強方特成功塑造了家喻戶曉的國民IP“熊出沒”,并基于此IP在全國建成運營40多座主題樂園,是國內最早將虛擬現實、全息成像等數智科技運用到主題樂園的企業。華強方特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介紹:“我們還在推動主題樂園和成套設備出海,不僅提供概念設計、總體規劃的全套服務,還配套軟硬件。”
文化出海的形態各異,但IP的全球共鳴始終是核心邏輯。泡泡瑪特憑借優秀IP實現了2024年營收超130億元人民幣。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副總裁陳曉蕓表示,年輕人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超越地域和文化界限,推動了泡泡瑪特的全球化進程。
國潮出海講述中國新故事:從“產品輸出”到“價值共鳴”
在當前的國際文化貿易市場中,通過品牌建設提升中國文化產品的附加值是重要路徑。2024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品牌已經在海外市場闖出了名氣:比亞迪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榜首、泡泡瑪特的LABUBU因時尚的設計成為國潮出海新風口……這些中國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都秉持著一個共同理念:不僅將產品銷往海外,更通過創新科技與文化內涵,在全球市場建立持久的品牌價值,用“國潮品牌”講述中國故事。
自貢燈會品牌形象已深耕歐美市場,從老外眼中的“舶來品”變成“伴生品”。自貢彩燈行業協會會長沈宏躍介紹:“我們通過大數據、電商平臺等,不斷了解不同國家受眾的文化偏好、網絡熱點、消費習慣。”名創優品集團公關負責人陳暢也表示:“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標桿零售品牌。名創優品希望和更多國潮IP合作,幫助中國文化走向海外。”
國潮出海正在講述中國新故事,從“產品輸出”邁向“價值共鳴”,數智賦能文化貿易不僅需要硬實力的技術支撐,更需價值共情的軟實力。中國品牌正以科技為帆、文化為錨,開辟出一條“雙向賦能”的新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