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5月28日電 (記者閻夢婕)5月28日,記者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寧夏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堅守“一河三山”改革發展基準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
據寧夏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進介紹,寧夏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明確“一河三山”改革發展基準線法定地位。印發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劃分北部引黃灌溉平原區、中部干旱草原區、南部黃土高原區3個一級分區和22個二級分區,布局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構建了“一河三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格局。同步完成了市縣級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形成“1+5+15”的區市縣三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規劃對生態保護修復的引領管控作用進一步加強。
寧夏在全國率先發布生態資源本底狀況調查報告,構建了農田、森林、草原、濕地等9個一級類、45個二級類的生態資源分類體系,形成體現寧夏特色的生態資源本底數據庫和指標體系,圍繞“一河三山”生態坐標,開展生態資源診斷性評價。調查結果顯示,全區生態系統狀況持續向好,相比2019年,森林生態資源面積增加53.69萬畝,沙漠和荒漠生態資源面積分別減少10.71萬畝和6.7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21年的9.89%提高到2023年的11.35%,黃河干流寧夏段連續8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
據了解,寧夏加快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賀蘭山“山水”工程全面竣工驗收,賀蘭山東麓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全國“山水工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六盤山“山水”工程全面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生態受損退化區域治理等措施統籌推進;羅山區域中衛市、寧夏中北部2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相繼實施,助力荒漠化綜合防治。2019年以來,賀蘭山區域森林面積增加11.22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41.06%提高到43.90%;六盤山區域森林覆蓋率整體提升1.6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7.59%;羅山區域森林覆蓋率由2021年的12.81%提升到2023年的13.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50.28%提高到55.77%。
此外,寧夏還印發生態修復項目入庫指南,出臺自治區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預算定額等5項標準,制訂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和項目驗收規范,生態保護修復“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加強。組織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數據核查更新,全區2421個、1.26萬公頃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上圖入庫。經過持續治理,完成生態修復面積5715.63公頃,937個圖斑先后銷號,占圖斑總面積的45.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