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了,特朗普剛剛表示,要把美國下一財年的軍費預算直接拉到1萬億美元,而且這件事情大概率就會實現,并且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
為什么這么說呢?先來看看軍費1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這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要高。本來現在美國軍費就已經占到了全球的40%左右,是后9個國家加起來的總和。現在特朗普嫌不夠,打算直接提高11%,還特意將這筆天價支出寫進了他最愛的“美國優先法案”,這是要干什么?單挑全世界嗎?單挑不單挑不重要,重要的是制造恐慌。
你想,美國每年8000多億的軍費大頭去哪兒了?來看看這筆預算的分配就知道了。250億砸向“天基反導系統”,300多億造新軍艦,六代機研發開始立項,核武升級同步啟動,軍人工資上漲3.8%。你以為這些是為了保衛國家?錯,是為了讓軍火訂單像流水線一樣不停流出。
我們重點聊聊那個“全球反導系統”吧。特朗普說,三年內建成全球首個太空反導防御網,聽起來像是好萊塢大片,但要實現簡直是天方夜譚。你知道這玩意兒要發射幾千顆衛星才能建成攔截網嗎?現有的美國反導系統連攔截短程導彈都難以保證命中率,更別說洲際導彈了。以色列的“鐵穹”能攔截火箭彈,是因為以色列國土只有2萬多平方公里,美國面積是它的400多倍,防御邏輯完全不同。特朗普說,項目只要1750億,業內專家卻說,成本最少得5400億,建成遙遙無期。這什么概念?相當于美國每個家庭掏出1600美元,砸進一個可能永遠不會見效的“太空窟窿”。
但問題是,軍火商才不在乎能不能攔住導彈,他們只要訂單。等三年后技術一失敗,甩鍋給誰都行:不是撥款晚了,就是技術團隊不給力,反正錢早到賬了。這波空手套白狼的操作簡直是教科書級別。
要知道,美國國債已經突破36萬億了,這時候還要同時大幅增加軍費和減稅。特朗普瘋了?不是瘋了,而是必須這么干。仔細看,這波軍費開支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常規基礎預算,另一部分是多出來的1100億美元。但這部分額外撥款是跟“美國優先法案”綁死的。這是為啥呢?因為特朗普在跟國會玩交換條件。不光減稅會讓財政赤字暴增,很難在國會過關,于是他就把軍費增加寫進了一個綜合性預算調和法案里,和稅收、邊境安全、醫療削減等內容一起推動通關。這種“你不減稅,我就沒辦法給你加軍費”的捆綁策略,迫使共和黨內的財政保守派也不得不咬牙投票。
事實證明,這招就是有效。目前,對共和黨來說,最麻煩的眾議院已經以微弱優勢通過了“美國優先法案”。而到了參議院,事情就好辦多了。因為按照美國規定,只要跟預算相關的法案可以申請走預算調和程序,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快捷通道,直接跳過辯論流程,只需要51票就能讓法案落地。而現在共和黨在參議院有53席,只要不出現反水議員,軍費擴增法案就會在6月初順利立法,然后在7月4日前簽字生效。
而這個舉動將會直接影響全世界。首先,對美國來說,教育、醫保、兒童營養補助全被砍掉,清潔能源項目也被削減,導彈車間卻在加班生產,窮人家的孩子吃不上營養午餐。
其次是歐盟,特朗普不僅想自己花錢,還打算裹挾北約盟友一起跳坑。他直接喊話,各國軍費必須提到GDP的5%,這對許多經濟體來說是滅頂之災。比如加拿大,如果軍費從GDP的1.25%升到5%,意味著到2032年,累計投入超2萬億加元,離破產不遠了。但特朗普不管,他不僅要自己砸錢搞“全球反導”,還希望歐洲國家一同掏腰包,共享防御“紅利”。這是典型的霸權式推銷——武器生意國家化、同盟關系商品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特朗普和美國的行為會直接加速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以俄羅斯為例,一旦“全球反導系統”進入部署階段,美國在歐洲上空具備太空反導能力,俄方勢必提升導彈數量,加快新型高超音速導彈部署。在南海、臺灣海峽、關島等關鍵區域,美國可能會部署前沿防御平臺,把“全球反導”變成“東亞天網”,來制衡中國戰略火箭軍,干擾中國發展衛星、導彈反導系統的建設。對于中俄歐國家來說,這基本上就是重回冷戰的警報,是地緣政治危機的開始。
特朗普冒著債務違約的風險也要增加軍費,讓世界都面臨著極大的危險。對美國人民自己來說,那些失去的醫保、兒童補貼,會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冰冷無情。
最后想問一句,這萬億軍費你覺得是美國的強國強心針,還是加速衰落的毒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