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收到‘免費領紅包’的鏈接能不能點?”“油鍋起火該怎么處理?”在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江林新城北社區的公益課堂上,30余名居民正聚精會神地聽著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的講解。這是該社區運用“百千萬”工作法推出的民生服務項目之一,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將反詐宣傳、消防安全等實用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讓基層治理既有溫度又有實效?!皭凵想娮映?,幸福過日子”,在這里不僅是口號,更是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百事幫”架起連心橋 陌鄰變親人
“以前鄰居見面都不認識,現在大家一起上課、參加活動,遇到問題還能找‘百事幫’隊伍幫忙。”居民王阿姨口中的“百事幫”,正是江林新城北社區通過“百千萬”工作法組建的鄰里互幫隊。社區以黨組織為紐帶,發動普通黨員、流動黨員和熱心群眾,將“生人社會”轉化為互助互愛的“親人社區”。
公益課堂的開設正是這一理念的延伸。社區黨總支整合“百事幫”隊伍中的專業資源,邀請民警、醫生、律師等擔任講師,每月開設生活常識課程?!罢n程內容都是根據入戶時收集到的需求,比如老年人防詐騙、家庭急救知識,特別實用?!鄙鐓^黨總支書記劉詩瑋介紹?!皭凵想娮映?,幸福過日子”,從鄰里互助開始。
“千戶訪”精準對接需求:從“坐等訴求”到“主動服務”
如何確保公益課堂“接地氣”?答案藏在社區的“千戶訪”入戶中。去年以來,社區鄰里互助隊累計走訪群眾千余戶,梳理出“老年人防詐意識弱”“新住戶安全知識缺乏”等共性需求,據此定制了公益課堂的內容。
“走訪時發現,不少老人因詐騙損失積蓄,我們就重點增加了反詐課。”志愿者張師傅說。課堂上,民警用真實案例拆解騙局,居民們邊聽邊記,課后還主動當起“宣傳員”。這種“需求—服務—反饋”的閉環模式,讓社區服務更精準,也讓“愛上電子城,幸福過日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萬家和”平臺聚力解難題:小課堂撬動大治理
公益課堂的背后,是社區“萬家和”黨建聯席平臺的支撐。通過整合民警、物業、司法等多方力量,社區將課堂延伸為解決問題的“會客廳”。例如,有居民反映小區消防通道雜物堆積,課堂上的消防安全課便同步聯動物業開展專項整治,隱患一周內整改完畢。
“百千萬’工作法的核心,是把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每個角落。”如今,江林新城北社區的公益課堂已惠及居民百余人次,成為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的生動實踐。在這里,“愛上電子城,幸福過日子”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黨建引領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現實。
(圖片由電子城街道江林新城北社區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