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在現代化城市發展中占據著頗高地位,高聳入云的建筑成為城市封面,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現代化形象,背后更是發展實力的體現。
今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陣超高層復工的浪潮,多個超高項目傳遞出復工或建設進展。
而在這股趨勢下,落址于西安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這座“西北第一高”,何時復工自然備受關注。
我們關注到,今年來官方的多次回復,也讓已然擱淺數年的項目建設迎來變化,或將使“西北第一高”發生轉機,看到復工的希望。
XI'
AN
最新回復
“西北第一高”或將面臨再次縮水
據不完全統計,官方今年關于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至少給出了兩次回復,而這兩次回復,相比過去傳遞出了當下項目所面對的更為實質性的狀況。
一次回復,坦言核心筒部分暫停建設;一次回復,項目正在開展高度調整和方案變更調整。
3月底時,西咸新區在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就市民咨詢“西安第一高啥時候復工”給出回復:
經核查,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目前因工程技術、限高及綠地集團自身問題等原因,核心桶部分暫停建設,后期復工情況將以官方媒體發布。
此番回復,明確了坊間傳言項目“停工”的信息,項目核心筒建設暫停施工。而原因,則包含兩個方面,其一,工程技術、限高;其二,綠地集團自身問題。
更深刻的剖析,原因無疑直指技術、政策、資本三大核心問題。
當下房地產市場行情下,關于綠地自身的經營狀況的分析無需贅述,而桎梏項目的技術和政策原因引人好奇。
一個月后,4月底,灃東新城相關部門新的回復似乎給出了部分解答。
回復分兩個部分,一部分闡述了項目的建設狀況: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自2021年核心筒突破200米后,因受整體宏觀經濟及商辦市場銷售影響進展緩慢。2024年3月開展樣板層施工,核心筒施工至61層(約300米),外框鋼構40余層,幕墻15層。
一部分則說明了項目面臨的問題:
2023年7月,空軍西安飛行學院因綠地498大廈影響訓練飛行高度,要求重新進行限高審查。因凈空審批工作的專業性,目前綠地正在配合相關審批工作,同步開展高度調整和方案變更調整事宜。
最新回復似乎將“498”指向了另一個方向——二次“縮水”,項目高度影響學院訓練需要重新審查,并且已經著手開展高度調整和方案變更。
項目建設遇到政策規定的限制,降高不可避免,這對于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是“喜”還是“憂”?
一方面,在建項目調整方案需要重新投入人力、財力,如遇大調整或將影響目前已建成部分的拆除和重建;另一方面,降高后,建設成本和技術要求的降低,有望推進項目整體完工,避免“爛尾”的尷尬。
此外,高度調整還將影響項目的地標性意義。
XI'AN
開工已8年,“498”經歷了什么?
在西安城建歷程中,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的規劃,無疑具有標志性意義。
2017年2月,綠地集團與陜西省政府簽訂了千億級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即是其中一個重大項目,規劃高度為501米。并在5個月后,7月6日正式動工。
項目建設包含五星級酒店、5A甲級寫字樓、漫步云端觀光層、會議中心、高端商業等,原計劃2024年底竣工交付。
彼時,西安正在經歷一場“爭高”浪潮,涌現出了不少超高層項目的意向規劃,綠地501、萬達521、世茂701、華潤666……
建高樓似乎變成了動動手改數字就能比高,2020年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掐滅了這股氣焰,而綠地“501”也降高為“498”。
實際上,后續真正動工建設的并沒有幾個,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因已動工建設而備受大眾關注,亦被冠上“西北第一高”的稱號。
前期,該項目建設進度有序推進,如前文灃東新城在回復中的表述:2021年核心筒突破200米。
而2022年7月公開報道顯示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主體結構施工至60層;2023年3月綠地西北公開項目進展顯示“核心筒鋼結構施工至地上近300米,外立面幕墻施工至60米,各工作面全速推進建設。”;2024年3月核心筒施工至61層(約300米),外框鋼構40余層,幕墻15層。
可以看到,2022年之后,項目核心筒建設基本已經停滯,相關施工圍繞在外框鋼構和外立面幕墻。
這近3年時間里,坊間關于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停工的傳言不斷,項目建設進度受到不少人關注,網絡曝光的項目施工現場圖片,也讓項目陷入復工、停工的循環之中。
2023年,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到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項目現場視察指導,并要求: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作為中西部第一高樓,要全力保形象、保進度、保質量、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攻堅,加快核心筒、外立面、幕墻等工作面施工,協調保員級資金到位,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快樹形象、加速奔跑,為后續招商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項目2023年復工也得到了官方確認,公開回復顯示: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498項目自2023年11月復工,截止春節前已完成相應施工建設如核心筒土建部分施工,外框土建部分施工,泛光照明完成2-10層亮燈及樣板展示區精裝基層等施工建設,目前正在組織各單位節后復工工作。關于資金問題,當前開發商營銷部門正積極對外銷售國際絲路中心498大廈,以便解決建設資金。
只是,當下看來,項目建設進展并不明顯,至少核心筒部分2022年之后便未再有明顯的增高。
碰巧的是,前文所述2023年空軍西安飛行學院提出了項目高度影響凈空的問題。
而時至當下,灃東新城對外透露出這一信息,又是否意味著經歷近兩年的協調與配合審批過程,以及項目高度調整、方案變更等目前取得了較為可觀的進展?
IXIAN.CN
以最新回復看來,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必然面臨著高度調整,只是調整到多高仍有待后續的官宣。
全國掀起的這波超高層復工潮,或將加速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的調整和審批進程。
此前,“中國北方第一高樓”天津117大廈獲得新的施工許可,計劃于4月30日復工,2027年4月竣工。“西南第一高樓” 成都綠地蜀峰468超高層項目,也正式啟動復工。綠地方面稱,2027年上半年該項目可達到竣工交付條件。
復工的背后,有行業政策支持,亦有國企、險資等穩健資本的入場,助力項目走出困境。
從此前國內各城市之間超高層興起的攀比,到“限高令”出臺,再到各地超高層項目陷入停工……從政策角度出發,國家為行業健康發展早已帶上“緊箍咒”,后續項目建設陷入困局也為此敲響警鐘。
無疑,地標性超高層建筑為大眾帶來視覺感官的沖擊催生榮耀感,能夠彰顯城市發展的實力與面貌,在樓宇經濟的招商引資中獲取獨有優勢,建設高低有序的天際線成為不少城市的夢想。
但回歸現實,超高層建筑本身的風險不容忽視,建設過程中極高的技術要求和巨大的資金需求是擺在面前的現實難題,而在后續運營中,亦需要不小的建筑安全、運營成本,成本與效益之間的平衡,考驗著開發商的資金鏈實力。
而一旦在建項目擱淺,停滯面臨著前期沉默成本的投入,以及爛尾工程成為城市“瘡痍”;重啟,則需要協調更多資金的投入,風險與之并存。
種種趨勢看來,未來國家對于超高層項目的審批將更加嚴格。而這些在建項目,能否真正如約完工交付,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時至當下,作為看客的我們,可能更多已經放平了對高度的追求,僅僅只是希望,已經動工的項目能盡善盡美的完成。
與其追求虛無縹緲的高度,不如抓住現在,讓西安的天際線早日刷新高度。
編輯:Lyna
審核:解革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