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蛋???????????
紀錄片市場上,商業題材向來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它要面對數據的冰冷、行業的復雜,以及觀眾對“看不懂”的抗拒。但是騰訊視頻的《激流》系列卻用獨特的切口、具象的故事、扎實的調研打破了這一僵局。在商業紀錄片這個內容板塊中,《激流》是為數不多既有現實穿透力又能在大眾圈層打響聲量的作品。
今年4月上線的《激流2》,則在延續了第一季格調的基礎上,以五個當下被資本熱捧卻逐漸顯露隱患的行業為起點,帶領觀眾看清真實的產業周期。每一集都精準踩在社會討論的熱點上,從出海制造、新能源,到跨境電商、加盟經濟、AI創業,不是用冰冷理性的上帝視角來掃描產業數據,而是用一個個站在潮頭、亦或被潮水吞沒的普通人視角,還原商業世界的隱秘曲線。
騰訊視頻尤里卡工作室這種“以人為鏡”的策略,不僅讓節目極具可看性,也賦予了其難得的社會溫度。節目播出期間,平均熱度持續攀升,根據骨朵數據顯示,《激流2》上線首周即位居紀錄片熱度TOP1,同時也位居騰訊視頻站內社會榜首位,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形成高度討論度,遠超多數財經類節目。
商業世界并非遙不可及,《激流2》就是每一個普通人每天在面對、在決定、在忍耐的現實。這一季的圓滿收官也印證了,《激流》IP本身在紀錄片市場內就具有“所見不同”的價值——不僅有產業認知的縱深,也有對人性困境的體恤。
真實的時代切面,藏在《激流2》里
《激流2》共五集節目,每一集都有一個現實熱題作為切口,其背后不僅是行業起伏的表層觀察,更是“風口”邏輯的解構與重新審視。尤其在風口概念頻繁被資本神話操控、被創業神話消費的當下,《激流2》以冷靜、克制、深入的姿態,為觀眾復盤了五個行業從熱到冷、從紅利到博弈的真實脈絡。
第一集《闖關墨西哥》就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開篇,首播當天正值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節目外,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常態;節目內,中國制造企業尋求出海,使得墨西哥作為替代東南亞的新熱土進入投資者視野。
然而,《激流2》并沒有止步于“地緣政治+供應鏈轉移”的表層邏輯,而是深入到個人決策的掙扎來表述這一系列環境的變化。比如,蘇總為了完成產線搬遷長期只睡2-3個小時,居住的房間堆滿了成箱的泡面,為了應對工期不得不“啃”下墨西哥復雜的勞動法。彈幕中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不是想要搶風口,而是在賭一個退路。”蘇總等人的雄心壯志,更像是一種不進則退的生存法則。
聚焦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第二集《極越閃崩之后》,則是以極越汽車為線索,展開對產業邏輯的反思。通過創始團隊在融資受阻、量產延期、市場萎縮中的進退失據,揭示了風口背后的不確定性。當融資浪潮退去,技術創新是否還能撐起企業發展?在技術成為媒體造神的同時,產業落地的復雜泥濘是否也被增長神話所遮蔽了?這些問題,都由極越的經歷給出了冷峻答案。
節目播出之時,極越剛剛宣布新一輪戰略動向,更名為楓盛汽車。這種“節目與現實交織”的時效性,也讓《激流2》更具新聞性和深度。
第三集《跨境巨頭與淘金者》將鏡頭轉向跨境電商。節目中的廖登科辭職創業,在最初嘗到紅利后迅速被平臺規則拖入泥潭。直至2024年TEMU(拼多多海外版)模式盛行,包括廖登科在內的不少小賣家陷入平臺綁架的困境。可以說,這一集真實刻畫了紅利如何在短時間內被過度消耗,也戳破了全民創業的浪漫泡沫。
堪稱本季最具爭議的是第四集《加盟江湖》。節目圍繞茶飲加盟潮,詳細揭示了資本如何設計一場場加盟幻覺。自稱“韭菜皇帝”的穆亦晨,從加盟商變成“收割者”;38歲的付璞投出全部身家開新店、找投資;趙寶麗從國有銀行辭職拿下“女性創業三劍客”——咖啡、奶茶、烘焙。觀眾可以看到這些加盟者的真實經歷和內心掙扎,直擊當前創業生態的復雜現狀。
《弄潮者》作為本季的收官篇,聚焦AI智能領域創業和科技投資。這一集在講述技術的階段性升級之外,還強調了融資規則對項目生死的決定性影響。在AI被賦予近乎救世主光環的語境中,《激流2》給出反方向的敘述:大廠能死磕模型,小廠只能死扛生存。這種對“主旋律”的反向抵達,也正是《激流2》最為可貴的敘事勇氣。
不難發現,《激流2》用五個行業、五種困局、五類問題,構建了一張完整的“風口失真圖譜”,給出了當下時代最真實的商業寫照。沒有說教、沒有標準答案,卻依舊能讓人越看越心驚。
當紀錄片把商業公式變成生存故事
《激流2》之所以能在同類商業題材紀錄片中脫穎而出,不在于多懂行業,也不在于片中數據有多詳盡,而在于拍行業的同時,《激流2》也在拍人,拍那個在商業公式之外的“非標準答案”。
這也同樣是《激流2》與傳統財經報道或數據型商業紀錄片最大的不同。不以信息密度為榮耀,而以信息背后的情緒、人性、選擇和困局為核心,把“財報”拍成影像。或者說,《激流2》做對了三件事:找到了人、找到了故事、也找到了細節。
在第一集《闖關墨西哥》中,鏡頭對準的不是某個企業的CEO或者發言人,而是公司中層的蘇總——一個必須每天開著皮卡往返工廠與工地、忙得焦頭爛額的“中轉齒輪”。他既不是出海戰略的決策者,也不是宏觀趨勢的分析師,他只是一個必須在現實中不斷補漏的執行者。
而在第三集《跨境巨頭與淘金者》中,鏡頭對準的也不是跨境電商的操盤手,而是辭去國企工作、獨自開網店的廖登科。鏡頭記錄下自己深夜打包、與平臺對賬、計算利潤的過程,那些比任何數據圖表都清晰地揭示出紅利如何被平臺一點點剝離。這對許多掙扎在副業邊緣、被算法支配的個體而言,簡直是一種共鳴的絕望。
相比之下,大多數商業類紀錄片往往只聚焦于行業高層、頭部公司、或者資本運作。《激流2》卻選擇對“生態底部”進行一次高清掃描,把那些無法上頭條、但卻真實支撐整個行業運行的角色,擺在了敘事C位。
這種敘事重心的下沉,不只是情感上的共鳴策略,更是一種認知邏輯的反轉。畢竟商業不僅僅是頂層設計的集合,更是無數個體在因果鏈中的真實努力。
另一方面,《激流2》還特別擅長用細節講故事。比如在《闖關墨西哥》中,攝制組記錄了一個細微卻極具象征意義的場景:當地工人誤將中國工廠的廠名印錯在了工裝上。在一個專注制造業出海的紀錄片中,這個細節既不是主線事件,也沒有大幅渲染,但它卻精準擊中了“文化摩擦”與“本地化難題”這一行業痛點。
相比于用大段敘述說明企業如何適應異國經營環境,這一件印錯工裝的小事,更真實地展現了中國制造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現實障礙。觀眾看到的,不是“出海”的光鮮詞語,而是一針一線縫出的誤差,正是這些細節讓宏大的話題變得具體而有共鳴。
再如在《極越閃崩之后》中,極越汽車創始人夏一平在辦公室里點了一份老鄉雞外賣。這一幕也沒有被刻意強調,但卻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一個正處在融資焦慮、量產困局、裁員邊緣的創業者,在辦公室里吃著十幾元一份的簡餐,這與他在發布會上侃侃而談、對著投資人勾勒未來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
這種反差不制造戲劇沖突,卻自帶諷刺意味:曾被追捧為“下一代造車新勢力”的極越,最終依然要面對“今天還能撐多久”的現實問題。這種微妙的落差,讓觀眾感受到創業者高光時刻背后的真實日常。
《激流2》里這些絕不會出現在“官方財報”里的細節呈現,迅速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極高的用戶反饋。小紅書上,不少觀眾表示“比財經新聞真誠。”“看完才理解為什么大部分創業都不成功。”還有人形容《激流2》是“看得懂的時代白皮書”。這種從社交媒體自來水中爆發出的傳播力,恰恰說明了它的敘事方式真正打動了人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激流2》在敘事結構上也有了較為明顯的優化。五集節目不僅邏輯清晰,節奏把控合理,還加入了商業作者李翔針對商業領域的詳細解說,不僅完成了內容深度的要求,還讓紀錄片的可看性極大增強,將深奧的財經知識變得更加普世。這一點,同樣也是《激流》系列在當下視頻化生態中突圍的重要策略,促進了傳統紀錄片與“平臺原生內容”之間的界線融合。
如果說財報是冰冷的文字邏輯,《激流2》便將這份財報拆解了“感受”,幫助觀眾去靠“感受”體會商業風口下的沉浮。在算法分發和消費時間被高度稀釋的當下,用人的故事留住人的注意力。
風停之后,聽見《激流2》的人文回響
除了切中產業風口、對接時政熱點,《激流2》最可貴的地方還在于用鏡頭“看見”了那些通常不會被看見的人。尤其是在成功學占據主流敘事的時代,雖然商業方法論被趨之若鶩,但是普通人的生存紀實往往更值得記錄。
一個典型例子是《闖關墨西哥》播出后,蘇總在騰訊視頻站內發文:“衷心感謝騰訊視頻團隊,我女兒看了(節目)以后紅著眼眶跟我說:老爸,你實在太辛苦了。”這不是一個普通觀眾的感動,而是被拍攝者本人的情感反饋,說明《激流2》真正完成了“看見真實”的使命。也是在這一刻,這部紀錄片完成了從“行業報告”到“人文敘述”的躍遷。
就像節目獨家冠名螞蟻財富提出的口號:富有見地,所見不同。《激流2》的“不同”不僅體現在議題的稀缺,也體現在表達的深度。它并不刻意包裝那些激動人心的成功故事,而是讓觀眾直視那些“不成功但努力過”的日常。在這個人人都想贏、處處講增長的輿論場中,選擇聚焦失敗、平庸、堅持和退場。一如《激流2》的節目slogan——大海里沒有無名之輩。
而觀眾的反饋也印證了《激流2》能從時代的激流中抓住觀眾的情緒切口。在知乎、豆瓣、小紅書等平臺擁有極高的好評率,不少觀眾評論稱:“終于有一部不只講成功的紀錄片。”“看到他們失敗,反而更想為他們加油。”這是當下互聯網極中少見的情緒反轉,也是觀眾對“真實”價值的呼喚。
作為創作方的騰訊視頻尤里卡工作室,也在這個項目中展現出強烈的現實敏感度和內容判斷力。強調“智識生活”的創作理念:不是用內容制造差異,而是用視角呈現深度;不是把商業講得更復雜,而是把復雜還原為個體的生存樣本。忠實地記錄了普通人如何一邊掙扎、一邊調整、一邊等一個還未到來的希望。哪怕風口不再了,他們還在原地。
風口來去如潮,真正值得記錄、值得尊重、也值得反復觀看的,也正是那些風停之后還在原地站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