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鈐深處
司徒夜
乒乓臺前,他用直板橫打擊破瑞典霸權,讓“大滿貫”刻上中國印記。
教練席邊,他以鐵血執教鑄就國乒輝煌,讓“夢之隊”響徹世界舞臺。
主席任上,他憑改革創新引領乒壇變革,讓“商業化”重塑乒壇未來。
劉國梁雖然已經卸任乒協主席,但他依舊活躍在體育界。
近日,他參加了國際乒聯年度大會,并參與了新一屆執行委員的競選。
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一次職業晉升的機會,更關乎著乒乓球運動在全球的發展走向。
競選執行委員
從成為國乒的一員開始,劉國梁經歷了各種身份轉變。
截至目前,他和中國隊一起獲得了111次世界冠軍。
他帶著這份輝煌的履歷,往競選席上一站,話都不用多說——在競技體育領域,成績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在演講中,劉國梁表示,只有全球乒乓球整體水平提升,才能擴大乒乓球運動的影響力;只有吸引青少年參與進來,才能實現乒乓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字字珠璣,字字在理。
劉國梁手握三大法寶:國乒實力、中國市場、乒乓球運動市場化改革經驗。
國乒的實力自然不必多說,而且中國也是乒乓球運動的最大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乒乓球國際賽事的大多數贊助都來自中國。
在他的推動下,乒乓球運動與選手的商業價值大幅提升。
曾經需要“送票加管飯”才有人看的乒乓球比賽,如今萬人場館也能坐得滿當當。
而劉國梁敢說“推動乒乓球運動可持續發展”也是有底氣的。
2009年以來,國乒一直在實施“養狼計劃”,不僅向外國輸送優秀乒乓球教練,還接納外國球員來華訓練。
同時,國乒在世界各地開設乒乓球館,在欠發達地區建立標準化青訓基地。
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升全球乒乓球運動的整體水平,讓乒乓球從“中國的獨角戲”變成“世界的集體舞”,從而推動乒乓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劉國梁還說:
“中國乒乓球的實力有目共睹,但我們始終認為,我們對這項運動的貢獻不應止于奪冠。”
中國隊早就過了靠拿金牌來證明自己的那個階段,我們如今所追求的,應該是“定價權”。
中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乒乓球市場。
同樣的,中國乒乓需要在國際上擁有相應的話語權,需要有人能在核心崗位上參與國際乒乓球運動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而劉國梁正是這個不二人選。
說到底,體育也是政治的一種延伸。
巴黎奧運會時,西方將“興奮劑檢查機制”當作武器,無所不用其極地去針對中國游泳隊。
對于西方來說,中國選手有沒有使用興奮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干擾中國選手的訓練節奏,增加備戰壓力。
在面對這種不公平現象時,話語權就顯得尤為重要。
劉國梁的輝煌履歷完全能夠勝任“國際乒聯執行委員”這一職位。
對于他來說,最值得去思考的不是“能不能選上”,而是“能做什么事”。
如果他能成功當選,并干出一些實事來,想必在口碑上會有所好轉。
劉國梁一直是一個很復雜的人,不能用簡單的黑與白來評價。
他的恩師蔡振華對他的評價也始終帶著多元視角:
既肯定他在乒乓球領域的突破性貢獻,也不回避其性格與決策中的局限,更始終以“傳承者”的期待看待他在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
運動員生涯
和很多人固有印象不同的是,國乒并非一直是無敵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以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為代表的歐洲選手,一度將國乒壓得喘不過氣來。
1989年世錦賽,以瓦爾德內爾為代表的瑞典隊于團隊賽中以5-0的大比分血洗中國隊。
而這恥辱般的戰績僅僅是個開始。
瓦爾德內爾不僅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男子大滿貫得主,還讓中國觀眾患上了“恐瓦癥”。
巔峰老瓦所向披靡,一眾中國選手面對他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估計誰也想不到,撕開“恐瓦癥”陰霾,掀翻瑞典隊王朝的,居然只是一個16歲的年輕人。
1992年中國公開賽,老瓦在賽場上遇到了剛剛入選國家隊不久的劉國梁。
看似不可戰勝的乒壇第一人,在后輩青春風暴的沖擊下轟然倒塌。
劉國梁一手“直拍橫打”技驚四座,不可思議般地戰勝巔峰老瓦。
可以說,這給人們帶來的震撼不亞于國足闖入世界杯。
蔡振華說:
“劉國梁用直板橫打改寫了乒乓球技術史。”
在恩師蔡振華的指導下,劉國梁的技術飛速提升,吹響了中國隊復蘇的號角。
此后他多次在賽場上與老瓦交手,并且無一敗績,徹底治好了中國觀眾的“恐瓦癥”。
1996年,奧運圣火在亞特蘭大點燃。
劉國梁一路過關斬將,先后獲得男雙、男單兩枚金牌。
同年,他在世界杯男單決賽中再次戰勝老瓦,一躍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
1999年世錦賽男單決賽,他鏖戰五局戰勝馬琳。
至此,他成為了繼瓦爾德內爾之后,第二個男子大滿貫得主。
但是,突如其來的“興奮劑風波”成為了劉國梁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雖然最終洗清了冤屈,但這件事對他造成了巨大打擊。
回歸賽場后,他再也不似從前那般所向披靡。
2002年,劉國梁宣布退役。
誰也沒想到,劉國梁這一退,讓國乒開始到達前所未有的頂峰。
執教生涯
蔡振華并不希望自己的愛徒從此隱退。
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后,他認為劉國梁有做教練的資質。
2003年,劉國梁被任命為國乒男隊代理主教練。
在做運動員時,劉國梁給隊員的感覺是“平易近人”。
但成為主教練后,他時常展現出嚴厲的一面。
在“卷”這個字被互聯網賦予新的含義之前,它早就成為了國乒隊員提升成績的不二法門。
劉國梁的管理十分嚴格,獨創“魔鬼訓練”,切斷一切外界干擾,讓所有人投入到技術磨練中。
蔡振華說:
“劉國梁深知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對隊員狠,是為了讓他們在國際賽場少流淚。”
可是在上任后第一個大考中,劉國梁失敗了。
2004年雅典奧運會,那是國乒正式稱霸賽場之前的最后一次“諸神混戰”。
瓦爾德內爾、莊智淵、波爾等世界名將齊聚一堂,向奧運冠軍發起沖擊。
最終,男單金牌被韓國選手柳承敏收入囊中。
面對失敗,劉國梁承受了很多壓力,但他依舊對國乒的未來有絕對的信心。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從離開雅典開始,國乒幾乎包攬了所有的世界冠軍,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巔峰戰績。
劉國梁也徹底向世人展現了他的“統帥之能”。
當時的國乒,可謂群星薈萃。
王楠、張怡寧稱霸女子賽場。
而二王一馬、三劍客的相繼涌現,讓人們看到了國乒男隊傳承有序。
在輝煌戰績的推動下,劉國梁的地位也一路高升,逐漸成為掌握國乒這艘巨艦的話事人。
但這一手遮天的權,往往是把雙刃劍。
商業化改革
之前,乒乓球運動一直有個痛點,那就是商業價值太低。
球員們獎金不高,也接不到什么商業代言。
人們觀看比賽的熱情也不高,甚至出現過容納千人的觀眾席只坐著一個啃燒餅的老頭之類的“奇景”。
再這樣下去,乒乓球運動也會面臨被奧運會“開除”的風險。
為了解決生存危機,劉國梁于2016年點燃了“造星計劃”。
那些以往只會出現在賽場上的國乒球員,開始在綜藝節目、代言廣告中出現。
關于國乒的梗圖也刷爆全網:
“小奶狗”馬龍、“小狼狗”張繼科、“小傻狗”許昕。
同時,劉國梁還專注于個人形象的打造。
他于里約奧運會結束后開通微博,自嘲“不懂球的胖子”,瞬間漲粉數十萬。
“造星計劃”取得的成績是肉眼可見的。
國乒的關注度得到顯著提升,比賽的收視率,上座率持續飆升,甚至經常有一票難求的情況。
國乒選手的商業價值更是得到釋放,一躍成為明星運動員。
國乒似乎終于迎來了“盛世”,但這“盛世”,真的如我們所愿嗎?
商業化的反噬
劉國梁享受著球員迷弟迷妹的尖叫,迷失于商業化帶來的真金白銀。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他始料未及的失控。
當那些粉絲將娛樂圈的陋習帶入體育圈,潘多拉魔盒就再也無法關閉。
粉絲間的拉踩行為從網絡論壇蔓延至線下活動。
運動員比賽失利后,評論區充斥著對對手的惡意攻擊與對教練組的無端指責。
私生飯頻繁出現在運動員訓練場館與酒店周邊,甚至偷拍訓練細節、非法獲取行程信息,嚴重干擾運動員正常生活與訓練節奏。
更棘手的是,飯圈式應援文化滲透到賽事現場。
觀眾席上的吶喊聲不再是單純為精彩球技的喝彩,而是夾雜著為偶像爭奪排面的比拼。
這些,都是劉國梁推動商業化改革背后的沉痛代價。
但同時,他對國乒的貢獻也不該被這些爭議掩蓋。
對于劉國梁來說,或許在中國乒協激流勇退是最好的結局,也是他最后的體面。
但退出乒協并不是結束,而是新故事的開始。
結語
作為運動員,劉國梁需要贏。
作為教練,他需要讓隊員贏。
作為管理者,他更要讓乒乓球項目贏。
這三個“贏”的含義不同,但都落在了劉國梁的肩上。
這是他的“復雜”,更是他的價值。
部分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劉國梁,傳來新消息
極目新聞|國際乒聯選舉吵起來了 劉國梁競選國際乒聯執委延期
界面新聞|王勵勤當選中國乒乓球協會新一任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